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诗歌中的对比和衬托(对比衬托手法的作用)

导语:诗歌手法概谈:“对比”与“衬托”——从描写的角度看二者的异同

之所以从描写的角度谈“对比”与“衬托”的联系与区别,是因为这两个是诗歌手法的大概念,广泛使用于诗歌创作的各个层面。

比方,对比可以作为结构方式,也可以作为修辞、抒情、议论、说明的方法。

衬托,不仅可以物衬物,以人衬人,也能够以景衬情。

正因为它们应用广泛,难以类分,所以只好归为“一般表现手法”,这个“一般”是指“普遍”。

下面就从描写的角度谈。

先看联系:所有衬托都是以对比为基础的。

这也就是说,衬托与对比都是基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描写对象,或者一个对象的不同心理、境遇。

再看区别:对比是突出两个事物(或两种状态)各自的特点,没有主从之分;而衬托则是对举的两个事物(或两种状态)一个的存在是为突出另一个。

——因为道理简单就在一块说了,下面集中看例。

先看对比:

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自高适的《燕歌行》。这首诗写了一次失败的边地战事。由于将帅轻敌,不恤士卒,导致战败。

这两句分写战士与将军:战士们在阵前浴血苦战,而将军却在帐下醉生梦死。

这首诗写得慷慨悲壮,主要是对战士死节不顾勋的礼赞,同时也有对将帅轻敌、骄奢的鞭挞。这两句是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两个方面各自的特征。

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绅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也都是。

以上的例是同一时间不同对象的对比。

②“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自李白的《越中览古》,前两句是“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诗人站在旧时越宫前,眼下是一片残破,而脑海中却是如花的繁华过往。

通过这种今昔的对比,突出了繁华与衰落的无常。

相对于同一空间的对比,不同时空的对比在古代诗歌中更常见: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比比皆是。

③“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自白居易的《卖炭翁》。这是一种自身的对比,是个人状况与心理状态的对比。它近乎一种悖论,是一种更为深刻的对比,悦华准备另文详说,不过可以附更多的例: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白居易《长恨歌》)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杜甫《兵车行》)

——从描写层面讲,这三个例句是心理与言语的描写,当然也可以视为议论。

下面是衬托的例子。

①首先正衬: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

江与鸟,山与花,各是两个事物。这种碧与白、青与红的对比并不强烈,但也是对比。但写江碧与山青,是为了突出鸟白与花红的,因而是衬托。

②其次反衬: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天地广阔,沙鸥一点,两相对比,更衬沙鸥之渺小。

一般情况下,对比与衬托是比较好分辨的。但有时对诗歌理解的角度不同,也会对是对比还是衬托产生不同的看法,这是从读的角度来看。

但从诗歌创作的角度看,诗人写诗时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对比与衬托的不分。

当然这也正表明对比与衬托是两个不可分的手法。

衬托的基底就是对比。

本文内容由小馨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