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比吉是什么字(比卦的彖辞是什么)

导语:《直方周易》比 彖曰 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

【比】彖曰 比,吉也,比,辅⑴也,下⑵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⑶刚⑷中⑸也。“不宁方来,”上⑹下⑺应⑻也。“后夫凶”,其⑼道⑽穷⑾也。

【译】彖 彼此关联的双方结成命运共同体吉祥如意。比是依附,地位低的顺从。“考察过去百姓永远都是真诚的不要责怪他们。”是因为君主有正确的治国标准。如果百姓不能安定地生存等到将来,由于君主与百姓是对应一致的命运共同体,所以“君主同样不吉利。”其中的道理至始至终就是这样。

注释:⑴“辅”依附,亲附。《逸周书•柔武》:“四曰维势是辅,维祷是怙。”朱右曾校释:“辅,附也。”

⑵“下”身分、地位低。《礼记•坊记》:“尸饮三,众宾饮一,示民有上下也。”

⑶“以”因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以贪勤民。”

⑷“刚”阳;昼;奇;君。古代哲学家用阴阳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势力,认为阳性刚,阴性柔。因以“刚”指:(1)“阴阳”之阳。 (2)“昼夜”之昼。昼为阳,夜为阴。(3)“奇偶”之奇。奇为阳,偶为阴。(4) “君臣”之君。君为阳,臣为阴。《易·鼎》:“玉铉在上,刚柔节也。”高亨注:“君上为刚,臣民为柔。节,有节度也。”(节度:规则;分寸。)

⑸“中”指正确的标准。《荀子•儒效》:“事行失中谓之奸事,知说失中谓之奸道。”

⑹“上”君主;皇帝。《尚书·君陈》:“违上所命,从厥攸好。”

⑺“下”臣下;百姓。《文选·张衡〈东京赋〉》:“上下通情,式宴且盘。”

⑻“应”对应(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一致。)。《后汉书·刘玄传》:“夫三公上应台宿。”

⑼“其”这(种),那,其中的。《汉书·苏武传》:“虞常等七十馀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⑽“道”道理,规律。《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

⑾“穷”至始至终的整段时间。《楚辞·大招》:“穷身永乐,年寿延只。”

本文内容由小姬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