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我与小我什么意思(“小我”与“大我”)
导语:悟透“大我”与“小我”的境界,便能摆脱苦痛,积累福报
国学智慧:悟透“大我”与“小我”的境界,便能摆脱苦痛,积累福报。
01佛家说:为他人,便是圆满。
在世间能渡人,才能自渡。
人生分为两种境界,一个是“大我”,一个是“小我”。
小我的境界,是所有的心思都是满足自身的利益,满足的是自己的私心,是自我的需求。
私心和需求都是我们正常的情感,这并没有什么对错,就好像一个人每天工作上班都是为了自己,这是本能,也是能力的体现,这并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而大我的境界,是能够为他人。
不管自己是穷或富,有一份成全他人的心思,学会让自己的光亮照亮他人,便是大我的境界。
一个人真正的拥有“大我”的境界时,他才能够摆脱“小我”层面所存在的苦痛,并且积累福报。
因为一个人进入了大我境界,必然会有善念仁慈的德行,这样的人内心平和,即便没有大富大贵,但是这样的人运气一定不会差。
有一个盲人,晚上的时候,他总喜欢打着灯笼出去。很多人知道之后就笑话这个盲人,觉得他真的是多此一举。
不是有这样一句歇后语吗:盲人点灯,多此一举。
有一天,一个人就问他:“你自己又看不见,打着灯笼也没用啊。”
这个盲人就说:“我打着灯笼是没用,但是有很多路人因为匆忙或者不方便没有带灯笼,我的灯笼是为了照亮他们。”
这个时候很多人听了都非常惭愧。
这就是“大我”的境界,能够舍小我而成就大我,这样的一种境界,一定能为自己收获一种平和的力量,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心思放在大我的境界之上,就不会纠结于自己人生的点滴得失,更不会因为得失而产生痛苦。
《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外在的形形色色都会对一个人产生欲望,这个人就有得失之心,一旦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会产生痛苦。
而这一切在一个大我境界的人身上,永远不会存在。
因为他的思维没有计较自己的利益,而是能够站在更多人的角度,成全更多人的人生,所以说他能摆脱这一个小我层面所存在的苦痛,在成全别人的时候,积累的也是自己的福报。
02国学智慧《菜根谭》之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念慈祥,可以酝酿两间和气。寸心洁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心中存有慈祥的念头,可以形成天地间温和的气息。心地保持纯洁,清白可以留给后世百代美好的名声。
内心富足就是最好的状态与财富,他的世界会因此扩大,他能够超脱小我的局限,而认识到大我的豁达与坦然。
人类天生有两只手,一只手是帮助自己,而另一只手为了能够拉别人一把。所以学会成全别人,人生才得以盈满。
《道德经》之中老子说:我恒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把慈爱当做人生的第一个宝贝,就是因为慈爱能够成就别人,在成就别人的时候升华的是自我。
一个人有满足自己和成就别人这样一个境界的改变与升华,才能收获人生最富足的一个层面。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一个人只管善良的对待别人,以仁慈之心成就别人,自己必然能收获一个平和的心境,而平和就是人生最好的一个境界了。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本文内容由小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