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百合如何栽培(百合的栽培技术要点)

导语:百合的栽培有技巧,掌握这几点,轻松栽培百合花

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植物,别名山蒜头、百合蒜、中逢花、重迈和中庭等。百合花姿雅致,叶子青翠娟秀,茎干亭亭玉立,色泽鲜艳,花色多样,花型多彩,有的还有香味,是世界各地常见栽培的球根花卉。在我国,百合自古深受人民喜爱,因为它有百事合意、百年和好的寓意,因此是结婚嫁娶、节日喜庆的常见礼品花卉;在西方,人们一直把百合当作圣洁的象征,是盆栽、切花和点缀庭院的名贵花卉;园林中还常常布置成专类园,或选高大强健的品种丛植、片植于疏林下、林缘或草坪空地,也可作花坛中心或花境背景栽植。

1.种球的准备

温室栽培所用种球,一般都是经-1.5~2°C贮藏的种球,一旦种球解冻后,就不能重新冷冻贮藏,否则会使发芽率大大降低。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冷冻球难免在运输途中解冻,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种球抵达后立即下种。经冷冻处理的种球,最好是在10 ~15°C的温度条件下慢慢解冻。具体方法是:打开塑料包装袋,将塑料箱置于荫凉环境中缓慢解冻,解冻后立即下种。若解冻的种球不能马上下种,可将种球放在0 ~2°C的环境中约2周,或在2-5°C的环境下1周,但是塑料包装袋必须打开。太高的贮藏温度或贮藏时间过长都会导致枝条分化。若包装不良,会引起种球干燥,使得茎缩短及花苞数减少。

2.种球消毒

定植前,对种球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预防病害发生。种球消毒分为浸种及拌种两种方式,浸种用广谱杀菌剂处理,对带病菌和腐烂较多的种球用多菌灵500倍液+恶霉灵500倍液消毒20 min;第二次则30 min;第三次加三分之一药量消毒20 min,后换药水进行新一轮消毒,或用多菌灵+代森锌500倍液浸泡20~30min。对于未出芽种球还可用0.5%的五氯硝基苯拌种,对于下种时已出芽的种球应选择芽长尽可能差不多的裁在同一地里,以利于苗期管理。

3.土壤准备

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若土质过黏,可用砻糠、草木灰、粗沙和其他有机质改良;若肥力太低,可用充分腐熟的牲畜粪作基肥,整地时撒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每666.7 ㎡5 m³,深翻耕30~35 cm。然后按宽100~120 cm,高15~20 cm,走道50 cm的规格做畦。整地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土壤消毒参考切花月季栽培的相关内容。

4.定植

百合种球的栽种密度和光照、土壤、种球大小密切相关。-般株距10 cm,行距20 cm,沟深12 cm左右,鳞茎上覆土6~8 cm。栽植密度:亚洲系品种为40 ~55个/㎡,部分东方系品种为25 ~35个/㎡,麝香系品种为35 ~45个/㎡。依种植密度在畦面横向开沟种植:种球芽尖向上正摆,下种时的深度--般为种球高度的3~5倍为宜。浇水后盖土厚度达到从种球顶部到土表高度为:冬天6~8 cm,夏天8~10 cm,大规格种球(18 cm以上)需适当加厚,在原有基础上加厚2~3 cm,种植后整平畦面,达到平整~致。

5.栽后地表覆盖

栽种后,应及时浇水,不能过夜,须保证全部基质浇透,使种球与基质充分接触,浇水要均匀。但忌过分潮湿,因为根系的发展都在土壤的表层,若土壤太潮湿,根系就无法吸收充足的氧气。在种植后的头三周内,百合主要靠种球提供营养,当茎长出土壤后,这些茎根是百合的主要根系。因此,为了有利于种球发根,浇水后应在畦面用谷壳或锯末做地表覆盖,约0.5~1 cm厚,厚薄均匀,使表土保持适当湿润。对地表进行覆盖在夏天可起到隔热保湿,冬天保温保湿的作用,同时还可起到防止杂草滋生,阻止土壤干燥和结构变差的作用。

6.拉网防倒

一些高大品种当长到20cm以上时,植株易倒伏或弯曲,应及时拉支撑网以保持植株茎秆直立生长。一般操作方法是,栽种后出苗前,在畦两边竖杆张网,网宽依畦面而定,网格15 cmx15 cm,两端立杆;杆高1.8~2.3 m,两侧用尼龙绳将网隔目相穿,两端拉紧使网张开,松紧适中,可上下移位,在百合生长期,支撑网应随着百合同步增高。-般架两层网,后期根据植株长势,还应增加支撑杆,植株特别高大的品种可设三层网。

7.温度管理

控制地温是前期管理的关键。栽种初期,百合生长期最适宜的土壤温度是12-13°C,如果超过15°C或低于10°C则对根系发育不利,头三周内或至少在茎生根长出之前,初始生根的温度应保持在12 ~15°C范围。这种温度状况大约需要占整个生长期的1/3时间。当温度高于15 C会导致生根质量下降,尤其在夏季,保持或促使土温凉爽是不可缺少的条件。根长出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C,夜晚在15~18°C,白天温度过高会降低植株的高度,减少每枝花的花蕾数,并产生盲花。夜晚低于15°C会导致落蕾,叶片黄化,降低观赏价值。对于东方系百合品种,发根后,室内最佳生长温度是15~17°C,白天温度可升至20-22°C。

8.水分管理

水的用量根据土壤质地、温室条件、当时当地的气候条件、品种特性、植株的发展状况及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生长前期,土壤湿度应保持在80%~ 85%左右,最简易的判断方法是用手捏住--团土,可渗出少量水即可;生长中后期,土壤水分应掌握在50%~60%,保持土壤润而不湿即可。对边角及通风较好的地方基质干燥的部位应及时补水,补水时间应选择上午10:00以前。最合适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 85%。应避免湿度的大起大落,即使改变湿度,也要逐渐变化。湿度改变太快,容易发生叶烧现象,利用遮荫网、通风系统可以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

9.施肥

百合不需要很高的土壤营养水平,特别是在栽培的头三周内规格在16 cm以上的种球,一般不需施肥。对于偏小种球栽培的百合,可以在生长前期苗高在10~30 cm时,喷施含有腐殖酸的肥料及--些微量元素,以增加抗逆性和促进发根。茎生根长度未达到5 cm以前不进行土壤追肥。茎生根长出后可施一次硝酸钙,每66.76 ㎡5kg,或施一次复合肥,666.7 ㎡施10 kg,还可以喷施叶面追肥及20 ~ 30 mg/kg的生长素。若在生长期间氮肥不足常使植株生长不够粗壮,则可追施速效氮肥,66.7 m2 8~10 kg。土壤追肥以2 ~3次为宜,叶面追肥可以一-周一次。为了减少土壤盐分积累,可以采用叶面追肥,0.15%的尿素+0.2%磷酸二氢钾+0.2硫酸亚铁,每周喷一次,共喷施5~8次。在花芽分化期还可以喷一次腐殖酸肥料或0.1%硝酸钾2.次;现蕾期到采收前可喷2次腐殖酸肥。追肥后,须用清水喷洒一次植株,以防烧叶。

10.光照管理

光照管理是控制植株质量的重要条件,光照不足,不利于花芽的形成;光照过强,影响切花的质量。--般说来,百合生长需进行遮光控制,特别是在夏季,从定植到苗高40 cm左右,即出苗40~50d内需全遮荫,大棚内外及四周要用遮荫网覆盖。当花蕾分化期至花苞长出时是叶烧敏感期,要注意光照和湿度变化不能过大。株高20cm至现蕾期,要根据不同的品种选择不同的遮光处理,光照很强时,要求中午12:00~14:00必须遮荫,以免使棚内温度过高,造成对植株的伤害及花蕾的伤害。花苞出现后,要尽可能加强光照,但当花苞1~3 cm时又要加大遮荫,避免强光照射出现早熟现象,促使花苞正常发育。一般每天10:00~16:00遮荫,同时增加叶面追肥,以磷、钾、铁为主。采花前一-周适当遮荫,促进花苞伸长,但不能全天遮荫,特别是采花期前后差异大时(一个品种或不同品种)。光照的调节应以品种特性为依据,亚洲型及铁炮型百合需遮荫50%,东方型百合需遮荫70%。

十一、花枝采收及采后处理

1.适时采收

百合切花的--般采收时间为,至少有1 ~3个花蕾透色以后采收,若花茎上有10个或10个以上的花苞,则必须至少有3个花苞已经着色。若有5个左右花苞则至少有1个花苞已经着色。若采收过早,花苞分化不良,可能造成花苞不能开放。若采收过晚,有数个花苞开放,会造成花粉散出,污染花瓣,给采后处理与包装带来困难,而且已开放的花会释放乙烯,大大缩短花的保鲜期。

2.采后处理

采收时最好用切割的方式,在清晨空气湿度较大时进行。采收后,去掉下部10 cm的叶子,然后分级、捆扎和销售。捆扎在一束中的百合,最长枝与最短枝相差最好不超过5 cm,花顶部对齐。若采收后,不能立刻分级及捆扎,最好在采收后立刻在清水中冷藏,捆扎后,将茎再次切除,放在1 ~5°C的清水或保鲜液中处理4 ~48 h。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