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心计是啥(心计到底是什么)

导语:这,就叫心计

一、

经过吴起将近十年的改革,曾经落后、松散的“南蛮”楚国,已然成为了“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卻三晋、西伐秦”的七雄之一。

然而,由于吴起在楚国的实行的“裁撤冗官冗员,打压尸位素餐者”的“新政”,深深地侵害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所以,朝中的很多大臣早就欲将其除之而后快了。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彊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

终于,在公元前381年,吴起在楚国最大的后盾楚悼王突然驾崩;

早已谋划许久的旧贵族们,便“一刻也不能忍”地,在楚悼王的灵前,发动政变,将吴起乱箭射死。

你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吗?

其实,并没有。

在楚悼王薨逝之际,吴起正在边疆戍兵;虽然,他早就对自己在楚国朝堂“政敌环伺”的境况心知肚明,但是,由于事出仓促,急于奔丧的吴起也没有料到,那些旧贵族会这么“不顾礼仪”地,在先王的灵前发动“政变”。

所以,出可为将,入可为相的吴起,才会在“阴沟里翻船”。

不过,作为“兵家”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吴起又怎么会那么简单地甘心受戮呢?

当那些“政敌”的第一只箭矢射向自己之时,“势单力薄”的吴起立马计上心头——他随即趴到了楚悼王的尸体之上,然后大声喊道:有人造反,快快保护先王!

当时,吴起在楚国的身份是令尹(国相),外加边关重镇的主将;可谓,既有行政职之权,又有刀柄之利!

那些旧贵族们知道,今天要是不把吴起弄死,自己肯定活不成了;

于是,骑虎难下外加恼羞成怒的他们一拥而上,将吴起和楚悼王一起,射成了刺猬!

按照楚国法律:侮辱王尸者,灭族!

果然,楚悼王的儿子,楚肃王熊臧在坐稳王位不久之后,就将那些曾经参与击杀吴起,从而冒犯了先王遗体的“逆犯”,全部夷宗灭族!

就这样,已经死了的吴起,最终为自己报了仇。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馀家。

二、

“死后报仇”,吴起的心计之高,也算是古往今来的翘楚者了。

然而,就是这么厉害的吴起,也曾经“着过别人的道”:

大约在十年前,也就是吴起还在魏国任职的时候,他同样有一个政敌——魏国的国相,公叔痤。

当时,论战功:吴起是天下第一劲旅“魏武卒”的最高统帅;他曾经率领五万士卒,就击败了秦国的50万大军,一战就奠定了,魏国中原霸主的历史地位;

论治国能力与政绩:吴起在魏国搞得“变法”,连后来的商鞅都要借鉴与学习;经过吴起改造的魏国,“府库实、士卒乐死”,不仅彻底摆脱了老东家晋国的统治阴影,更是成为了韩、赵两国,名副其实的“大哥”。

反观公叔痤呢?

虽然,身为驸马的他,也确有能力,但是,貌似各个方面都不如吴起。

对此心知肚明的公叔痤,为了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一直想要挤走吴起,但是却苦无计策。

这时候,公叔痤的一个门客,就说了:其实,吴起是非常容易对付的!

看着主公的一脸狐疑之情,这个门客继续解释道:吴起这个人啊,非常心高气傲、且极为重视自己的名声!

所以,主公您先向国君说,吴起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大才,但是呢,咱们魏国的疆域比较小,又有强秦这样的对手一直虎视眈眈,所以,臣下害怕吴起在魏国没有久留之心。

这时候,国君肯定会问您该怎么办?

然后,您就建议:让国君将公主嫁给吴起,如果吴起一心想要留在魏国的话,就一定会答应这个恩赐;反之,如果他没有久留之心,肯定会推辞。

再接着,您邀请吴起来家里做客,席间让公主(公叔痤的妻子),对您极尽怠慢与欺辱,那么,一向心高气傲的吴起,肯定不会接受娶公主为妻,然后日夜受气这件事的。

果然,几天之后,当魏武侯向吴起伸出橄榄枝、想要和其结成姻亲之好时,早就“着了道”的吴起,果断地回绝了魏武侯的好意。

最终,被君主猜忌的吴起,不得不逃离了魏国……

就这样,那个在战场上“从无败绩”的吴起,却在官场上,败在了一个小人(物)。

三、

什么是心计?

孤立无援的吴起,在被射杀之际,他知道已经“图穷匕首见”的楚国贵族,断然不会让自己活着离开;

作为一个“外来户”,吴起也知道,自己的楚国的变法,伤害了很多人的利益,即便是自己真的是因为“国事”而死,但是大概率上,新任的楚王为了团结,也不会为自己报仇的;

所以,灵机一动的吴起,在临终之际,紧紧地抱住了楚悼王的遗体;

吴起知道这些政变者不会放过自己,但是,吴起更知道,只要是人主,就断然不能容忍,任何侵犯王族权威的行为!

最终,那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政变者,不知不觉间就走进了吴起的复仇陷阱。

什么是心计?

公叔痤的门客知道,无论是资历、功绩,还是名望,自己的主公都不是吴起的对手,想要正大光明地挤走吴起,谈何容易?

但是,这门客也知道:人和人的信任,其实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

无论哪个方面都比公叔痤优秀的吴起,竟然没有成为魏国的国相,这件事的本身就说明:魏武侯一直对吴起心存疑虑。

所以,他的计谋看似“简单”,其实,却是深深地抓住了人性的弱点。

而且,这个门客的计谋,更堪称“正大光明且无解”:

他让公叔痤向魏武侯表达,对人才吴起去留问题的担忧——是为爱国;

他让公叔痤向魏武侯建议,将公主许配给吴起——是为忠君;

他让公叔痤请吴起做客——是为国相的胸怀,是为朋友之义;

所以,即便是吴起最终真的和魏武侯联姻成功,在魏武侯的心里,公叔痤依然是值得信任的国相;在吴起那里,公叔痤依然是一个值得深交的朋友!

不论正看,反看,这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什么是心计?

心计,心计,只有懂得人心的计谋,才是好计谋!

那么,你学会了吗?

本文内容由小滢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