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官修国史是怎样编成的这三人的贡献大(第一部官修国史)
导语:首部官修国史是怎样编成的?这三人的贡献最大
《东观汉记》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纪传体国史,记载了自光武帝至汉灵帝期间一百多年的东汉历史。该书问世后,在当时具有很大影响,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后世将其与《后汉书》、《后汉纪》、《资治通鉴》一起,作为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史料。
《东观汉记》是逐渐修编完善而来的,经过几代人的编撰才最后成书,其编撰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有三个人的贡献最大。
班固与《世祖本纪》班固,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班固的父亲班彪是当时的著名学者,班彪晚年潜心续写《史记》,受父亲影响,班固也开始留意汉朝的史事。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成就。作为史学家,他编撰的《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作为文学家,他作的《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与司马相如、扬雄、张衡并称“汉赋四大家”;作为经学理论家,他编撰的《白虎通义》,集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
东汉明帝时期,班固因撰写《汉书》,才能被明帝所欣赏,于是被朝廷诏诣继续撰写《汉书》。在编撰《汉书》之外,明帝又令班固与陈宗、尹敏、孟异,以及杜抚、马严、刘复、贾逵共同编撰本朝史,纂修地点在兰台和仁寿闼。
先行撰成的是《世祖本纪》,后又陆续有光武帝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是《东观汉记》的开篇之作。
刘珍与《汉记》刘珍,南阳郡蔡阳县人,东汉史学家,曾任谒者仆射,侍中、越骑校尉,宗正,卫尉等职。刘珍著作颇多,曾著《建武以来名臣传》、《东观汉记》、《释名》,今存《东观汉记光武叙》、《章帝叙》等。
东汉安帝时期,刘珍、李尤、刘騊駼等奉命续撰纪、表、名臣、节士、儒林、外戚等传,时间跨度起自光武帝建武年间,终于安帝永初时期,书名开始定为《汉记》,写作地点迁徙至南宫东观。
李尤曾作《东观赋》以描绘东观建筑的气派景象:
敷华实于雍堂,集干质于东观。东观文艺,孽孽洋洋。上承重阁,下属周廊。步西蕃以徙倚,好绿树之成行。历东崖之敞座,庇蔽芾之甘棠。前望云台,后匝德阳。道无隐而不显,书无阙而不陈。览三代而采宜,包郁郁之周文。安帝永宁年间,邓太后又诏令刘珍以及李尤、刘騊駼、刘毅著《中兴以下名臣列士传》,而刘珍等人所撰不仅包括了传,还包括了从建武至永初时期的纪和表,这就使《东观汉记》具备了国史的规模。
刘珍等人去世后,伏无忌、黄景继续撰写了诸王、王子、功臣、恩泽侯表,和南单于、西羌传,以及地理志。
蔡邕与《十志》蔡邕,陈留郡圉县人,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曾被征辟为司徒桥玄的掾属,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迁至左中郎将之职,世称“蔡中郎”。董卓被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死于狱中。
蔡邕是一个在多领域有成就的人才,他通经史,善辞赋,又精于书法,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后世有“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著有《蔡中郎集》传世。
蔡邕师从胡广(灵帝期间,司徒胡广曾与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共录尚书事,是刘焉的上司),胡广非常支持蔡邕,并对其寄于厚望,曾把他所掌握的“旧事”全部交给蔡邕,这些“旧事”虽然并不十分详细,但是每事有头有尾,颇具史料价值。
东汉桓帝时期,桓帝命边韶、崔寔、朱穆、曹寿撰孝穆(刘开)、孝崇(刘翼)二皇传和顺烈皇后传,外戚传中增入安思皇后等,儒林传增入崔篆等。崔寔又与延笃作百官表和汉顺帝朝功臣孙程、郭镇及郑众、蔡伦等传。至此,共撰成一百一十四篇,始具规模。
东汉灵帝时期,蔡邕与马日磾、杨彪、卢植著作东观,补续《汉记》,时间跨度起自灵帝建宁三年,终于兴平二年,目前通过《后汉书·蔡邕传》得知的编撰内容有《十志》、《灵纪》及列传四十二篇。
班昭与“东观续史”班昭是班彪的女儿,班固的妹妹,丈夫是同郡(扶风郡)曹世叔,学识渊博文采很高。她的哥哥班固撰写《汉书》,去世的时候有八卷表记和《天文志》没有完成。
汉和帝多次召班昭进宫,命令皇后和贵人们以老师之礼对待她,班昭因此被称为“大家(gu)”,在东观藏书阁,她继承哥哥班固遗志完成了《汉书》,这个事情被称为“东观续史”。东观续史,续的是《汉书》,不是《汉记》。
《汉书》成书发行之后,同郡的马融(刘备的老师卢植、崔琰的老师郑玄等都是其门徒)跪在楼阁下边,拜班昭为老师,如此说来,班昭是刘备的师祖奶。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萱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