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保护意识下的条件反射(自我保护效应)
导语:抱怨的底层逻辑?——自我保护的条件反射
为什么别人的父母都通情达理,我的父母这么不可理喻?
为什么公司的这些流程这么繁琐,一点都不考虑效率呢?
为什么社会这么不公平,我的终点只是别人的起点?
生活工作中,常常听到别人或自己心中这种类似的抱怨,抱怨通常对事情的本身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的,那为什么我们会有抱怨这种行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抱怨的底层逻辑。
抱怨的本质与作用“怨”是责备、不满意的意思,抱怨是指心中怀有不满,责怪别人。抱怨的矛头是指向别人的,可能伤害别人的。责任对个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害”,如果有个责任一定要两方中的一方来扛,人性趋利避害的本性会条件反射做出推向别人的反应。所以抱怨从某一角度上来看,是为了自我保护。
比如说我们抱怨公司的管理制度太烂,实质上对改善这一点来说,抱怨没有任何作用。但对于自己却有很大自我安慰的作用,我这个工作没有及时做好,那是因为公司流程繁琐,不是因为我自己能力问题。
比如说我们抱怨父母不会沟通,不懂理解,这样就可以掩饰自己缺乏耐心和懒于换位思考的缺点,就可以免于自我否定带来的痛苦。
所以,虽然抱怨对于抱怨内容本身通常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但对于自我保护的作用还是相当大的,相比于走向完全自我否定的道路,偶尔的抱怨是有利于心理建设的。
抱怨的负作用前面说到,抱怨在某一些方面能够起到自我保护的正向作用,但如果从另一些角度来看,负作用也很大。
1、情感上的自我保护,让我想起来现代的一个流行语,叫“舒适圈”。如果只为了保护自我,而长期待在让自己很舒服的地方,对自己各方面的提升是相当不利的。在这个不进则退的时代环境下,如果没有不断进步提升的意识,很容易被社会淘汰。提升、进步通常都伴随着一定自我突破的痛苦。抱怨的人在极力逃避这种痛苦。所以喜欢抱怨的人,通常在自我提升和进步这方面的表现,都比较欠佳。相反,那些不喜欢抱怨的人,通常各方面的进步都比较快,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强,通常也都“混”得比较好。
2、有个词语叫“状态”,好的状态通常带来好的结果,坏的状态则相反。人的状态是会受到各种周边因素影响的,这些因素包括周边的人、发生的事、天气温度等等。我们把这些因素称为“能量”,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些因素中收取能量,我们就称之为“正能量”,这个跟电器充电过程还比较像。如果相反,这些因素在不断收取我们身上的能量,我们就称之为“负能量”。而抱怨会带来“负能量”,抱怨不管是对当事人还是周围的人,都会使得其能量减少,对双方都是有害的,我们之所以不喜欢抱怨的人,也是避害的一种表现。所以为什么常常找人抱怨的人,总是一种“低能量”的状态,通常也不招人喜欢。
我们该怎样面对抱怨总体来看,抱怨的弊端要大于利益,如果放长远一些考虑,肯定是要尽量避免,这样才有利于自己的长期发展。
对于自己,有了这个概念之后,就只是一个选择的问题。遇上问题,如果是奔着解决问题的想法去的,那选择抱怨不仅对问题的本身没有作用,还会带来负能量。如果选择不抱怨,转而去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说不定会有新的收获。
对于别人,也应当清楚,听别人的报怨对自己是有损害的,自己的“能量”会被这种抱怨慢慢消除,慢慢地变得“负能量”。当然如果自己心理素质非常强,是可以做为社交的一些技巧。因为就目前来看,拉进与一个人关系的做法中,“抱怨”的方式还是比较普遍受欢迎的,“吐吐嘈”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一种聊天方式。
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善于发现和运用自己身上的人性,而不是被人性左右。欢迎各位到评论区留下你的宝贵意见,底层逻辑研究员王进,期待与你交流学习。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信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