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课本找不到怎么办(课本找不着怎么办)

导语:课本上找不到这些冷知识,第一个你能想到吗?

1, 清朝的房子买卖比较便宜。乾隆十二年时,有人在内城太平湖附近买了七间半房子,花银85两。折算一下,约等于现在的1.3万rmb。 一年后,有人在新帘子胡同买房,四间,花银70两,今币1万出头。道光时,有人在刘家胡同购买一套四合院,又加盖了几间房子,总共花350两,今币约5.2万。

当然,此公买房是为了卖,一转手,卖了600两。 不说北京,咸丰年间的浙江,有人卖了三间平房,约有50平方米,赚银60两,今币约9千。如果只是个普通小吏,省几年,也能买下一套不错的房子。

----------------------------------------------

2,县令是个小官,但如果做到省级,比如巡抚,或更高的总督,那银子就多了。总督是地方官最大者,一年俸银只有120两,不多。但别的收入多啊,有180两蔬菜烛炭银,288两心红纸张银,60两案值衣什物银。

这还只是朝廷发的,私下怎么捞,看自己本事。一省巡抚如加了副都御史衔,年薪也是120两。之外,144两蔬菜烛炭银,216两心红纸张银,60两案衣什物银,总数比总督略低。一省的学政也是了不得的大官,年薪36两,蔬菜烛炭银180两,心红纸张银160两,蔬炭银比巡抚还多。布政使,俗称藩台,管一省民政。年薪144两,蔬菜烛炭银80两,心红纸张银120两,多了一项修宅什物银48两,案衣银52两,也是肥缺。

----------------------------------------------

3,清朝的地方官,除了官场正式称谓外,还有非正式的叫法。比如,总督,尊称制军、制台、部堂(明朝用的多)。《官场现形记》那个怕洋人的制台,就是个总督。

还有河道总督,尊称为河帅、河台。漕运总督,尊称为漕台。 巡抚尊称为抚军、抚台。 再往下,布政使尊称为藩司、藩台。 按察使管一省刑法,尊称为臬司、臬台。学政尊称为学台。 清朝地方官还有个道员,尊为道台。 知府,一般尊称为太尊、府尊、府台或黄堂(用的少)。 知县,如果是百姓,一般会尊称老父母,平级的可称县尊。文人可醋溜溜的称为宰君。 如果是武将,提督尊称为提台,总兵尊称为总镇、镇台、镇军。副将尊称协台。 清朝称地方官为某台,相当于老蒋时,官员称为某座。

----------------------------------------------

4,清朝的六部, 负责人也各有雅称。按照周朝的职能,吏部尚书尊称为大冢宰。

户部尚书尊称为大司徒或大司农。 礼部尚书尊称为大宗伯。 刑部尚书尊称为大司寇。 兵部尚书尊称为大司马, 工部尚书尊称为大司空。 此外,人见人怕的左都御史,尊称为总宪。 左副都御史,尊称为副宪。

----------------------------------------------

5,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其实这是在清雍正之后,高薪养“廉”,再加上其他外快,一任知府大丰收。但在清初,当官是很苦的,以县为例。知县的年薪是45两。另外,还有纸张银20两(年),基建开销银20两,还有迎送上司伞扇银10两,油烟银10两。但这些额外收费,在顺治末年就给取消了。

县里的一些机构人员,也都穷到不行。门卫一年6两,衙役16人,均分96两。马快8人,以前还能共拿144两,后直降到48两。狱卒8人,只有48两。当时的6两,也只能买到1千斤粗粮,都得喝西北风。

县太爷的工资,换成现在,一年只有8千多块,请客吃饭都未必够。

总计,包括县令在内的所有职事人员,共领银不到600两,放在乾隆朝根本不值一提。康熙以前的县官很倒霉,没碰上雍正实行养廉银制度,知县除了工钱,最多能领2千多两外快,最小的也有五六百两。

当然,养廉归养廉,该贪还得贪。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莉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