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是什么意思(《彳亍》)

导语:情感直露、文字质朴的经典——《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尽管以政治道德标准作为选诗的标准,较多地收录了表达男女情感、贵族生活、史诗祭歌的诗歌,但其中也有描写农业生产生活的诗歌。《周南》中的《芣苢》便是场景最为单一、情感最为直露、文字最为质朴的诗歌。

采撷芣苢的是什么人?

汉人的《诗经》注解《毛诗序》中说“周南”是“言化自北而南”是“王化之基”,“王化”是周文王的道德教化,所以《周南》和接着的《召南》中的诗歌,都被看成描写王后和诸侯夫人的美德与生活的诗歌。所以《芣苢》就被定义为“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

南宋朱熹:化行俗美,家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也。采之未详何用,或曰:其子治难产。

清代方玉润: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那么这首诗究竟好在哪?

“点点蜡烛,薄言点之。剪剪蜡烛,薄言剪之……”

采、有、掇、捋、袺、襭

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在重复演奏的过程中,诗句在语言上的相似性就被强烈地表现了出来,节奏鲜明的语音、排列整齐的文字等听觉和视觉的形式特征被彰显出来,而这些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包含的具体的内容在节奏的重复中被单一化、弱化甚至隐没了。人们在读诗的时候只剩下对语音和旋律的感受,从而引发了你快乐的情感,就像你听音乐时的审美感受一样。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馨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