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道简介(李昭道什么朝代)
导语:小李将军李昭道,绘青绿山水历久弥新,却为何不能成为主流?
导语:李昭道擅长青绿山水,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画风巧赡精致,虽“豆人寸马”,也能须眉毕现。
无法辨认别人长相的被称作是“脸盲”,不看名字就无法辨认一幅画出自谁的手笔大概可以称之为“画盲”。有些人可能不服气,那么,请在三分钟内区分以下四张图。
水墨山水图
是不是感觉四张不同的图好像是一张图里面截出来的四个角?不过,有一种山水图,不管谁看了都不会认错,而且其中一幅画大部分人只要看了马上就能叫出它的名字。
这种极具辨识度的山水画正是“青绿山水图”
北宗山水的鼻祖唐代的山水画继隋代之后,更加蓬勃发展,趋于成熟,并且形成风格不同的两大流派。一是以初唐的武将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一是以盛唐文臣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
李昭道,字希俊,甘肃天水人。唐朝宗室,彭国公李思训之子,长平王李叔良曾孙。武则天迫害李唐宗室时,弃官藏匿若干年,后李氏复位才出仕,成为朝廷重臣,曾为太原府仓曹、直集贤院,官至太子中舍人。因为其父人称“大李将军”,所以他也被人称为“小李将军”。
李昭道的父亲李思训、叔叔李思诲、堂弟李林甫、儿子李凑也都是颇有成就的画家。五人中除了李凑专工绮罗人物,其余四人皆擅山水。而遵循青绿山水传统的李林甫正是权倾朝野达十六年之久的宰相。
李昭道得益于他的贵族出身才有能力研习青绿山水技法。因为青绿山水的绘制时间太长,且成本昂贵。或许这也是青绿山水图没能成为主流的原因之一。
青绿山水在染色过程中,大量使用矿物质颜料,并且这些颜料使用时还要研磨成粉,勾兑胶质,兑胶过程中还要加热才能在画面上一遍又一遍地敷染,如此麻烦的工序,导致很多画家望而却步。另外一点,青绿山水多用绢帛作画,绢帛在唐代是很昂贵的奢侈品,这也影响了青绿山水技法的发展。以至于青绿山水在唐末以后曾一度沉寂,至北宋后期随着宫廷绘画的繁荣再次出现振兴的形势。
变父之势,妙又过之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由是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吴指的吴道子,二李指李思训、李昭道。
李氏父子在绘画上笔力刚劲,色彩繁富,风骨峻峭,意境奇伟,取真山真水之体貌,传人物性情之生动,外合乎法,内合乎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本身出身皇族,加之又拥有高端人格修养,才使得他的金碧山水,光华照人,风华绝代!
李思训把青绿山水提高了一个层次,而李昭道又向前迈了一大步。虽然画记中说:“由是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但李思训的山水画也只是继承展子虔而有所发展而已,尚不能说是“一变”。到了李昭道这才是一变,而李昭道一生中大半时间和大部分的画是继承并发扬了其父李思训的衣钵风骨。
李思训的山水画,所用线条,还是传统的“春蚕吐丝”式,细匀而无变化(但出现了方折),是缺乏一定的气势。李昭道画乃家传,他也画了不少画风工巧繁密,用线较细弱的作品,所以唐代理论家认为他“笔力不及思训”。
但他的优点是能“变父之势,妙又过之。”他变革了其父的构图形式,让山水画同人物画一样具备了“应物象形”的写实特征,这使得此后的山水画创作有了坚实的参照系统。他将山石、树木、人等诸般形象的比例关系进一步规范,改进了前代山水“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比例不协调情况。
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平缓拙嫩的线条,让线条变得刚柔并济,青绿着重色,用长线条勾画山石和树木,增强画面。史载画“海景”就是他的首创。
构图雄奇,明丽和谐李昭道是唐代有名的青绿山水画名家,青绿山水画也是在唐代的时候盛行的,人们喜欢华贵的颜色,而青绿山水画刚好是用了金碧辉煌的大胆色彩,从而将山水画描绘的更有高雅气势,更显淡雅古典美。
《明皇幸蜀图》
这幅画设色浓重,气韵古朴,是唐代青绿山水画的经典之作。究竟出于谁的手笔,各有说辞。
此画构图雄奇,以山水为主,人物鞍马为辅。奇峰、峻岭、巨石、白云、流水,都用细线勾出,塑造出了山峰的雄伟气派。用石青、石绿、朱砂等重彩设色,不加皴斫,甚至泥金敷设山石丘壑的阴阳向背和凹凸结构,以白粉填染缭绕山际的游雾。既保持着李氏父子“金碧山水”的一派遗风,也做到了色不压线,色彩明丽和谐,格调典雅。
《龙舟竞渡图》
此图是青绿山水团扇,挂在李昭道名下。画法繁复细密而成熟,建筑结构复杂,写实度高,画中运用的石青石绿历久弥新。画面中,人小如豆却清晰可辨,生动有趣。所绘龙舟亦生动可掬,灵动飘逸。
结语:
李家父子二人的“青绿山水”继承完善了前代“金碧山水”的画法,二人取其精华,又有所创新。朱景玄评价李思训的画“国朝山水第一,列神品”,也有后人评价李昭道的山水画风“变父之势,妙又过之”。李家父子的“青绿山水”画法在魏晋至唐宋时期的山水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为后世的山水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影响深远。
——END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莉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