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为什么伴侣是重要的人(为何伴侣是什么意思)

导语:惊奇:为什么从你的伴侣身上,或多或少会有父母身上的影子?

第一、原生家庭带给你的潜意识影响,父母的积极与负面情绪影响

我曾经和我的一位朋友聊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原生家庭带给你的潜意识影响,会影响到你在伴侣身上,然后又在婚姻中的种种表现。

我朋友说:“在她的原生家庭中,因为父母的感情不太好,所以她很小就意识到,自己和伴侣之间也是会受到父母的影响。”

惊奇:为什么从你的伴侣身上,或多或少会有父母身上的影子?

我说:“你觉得伴侣身上会有你父母身上的影子,还是说他/她身上有你父母身上的影子?”

我朋友回答道:“从他/她自己口中说出这些话时,我觉得这个答案很有趣,也很值得深究。”

我朋友继续说道:“其实每个人在童年时期和父母之间形成的关系模式,会成为潜意识里深深的烙印,这些烙印就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记忆。”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最早时候形成和父母之间的互动关系模式是什么时候?当时自己是一个什么性格?这种性格是不是遗传自父母?这种性格对你现在和未来伴侣之间的相处模式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现在你和你伴侣之间相处,是否还会存在童年时期形成的这种行为模式?

如果依然存在那说明你和你伴侣之间不是真正和谐稳定长久关系。所以说:“一个人和伴侣之间最初形成的行为模式,往往决定了他/她未来在婚姻中遇到的挑战是什么?”

虽然我并不知道这个答案是否正确,但至少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值得深究的话题。

这位朋友又接着说道:“人在童年时期所经历的事情和环境所形成的行为模式,往往会影响我们未来对于亲密关系、婚姻关系等方面发生改变。”

那么在我看来,如何改变这种原生家庭带给自己在伴侣身上的影响呢?

惊奇:为什么从你的伴侣身上,或多或少会有父母身上的影子?

第二、相似性理论的影响:重复过原生家庭的生活,三观,成长环境,相处模式。

当一个人进入新的环境,会不由自主地模仿环境中的人,尤其是那些我们看不见、但又很熟悉的人。比如我们总会发现在我们身上有父母的影子,如果在某个地方发现父母或者亲人跟自己有类似的言行,这就是相似性理论的影响。

三观:其实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是一样的。只要有人做过调查,你会发现最受欢迎的人大多都是三观一致的人,如果你跟他接触了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他说话做事都有一些特点,是不是像我们自己一样。如果我们从对方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很可能也是因为三观相似,所以才会有共同话题。

成长环境:我们很容易发现两个人在童年时候遇到的问题,有一个相同的经历后会让他们变得像对方一样。比如我接触过很多人,他们跟我父母相处时遇到一些问题或困难,我父母也遇到过这些问题和困难。

相处模式:我们可以把两个人的相处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意识地重复着原生家庭中父母与我们之间的相处方式;一种是有意识地重复着自己童年时与父母之间相处方式。如果你在童年时经常被父亲打骂、忽视、指责等等这些负面情绪所困扰着,那么在你找对象时,你可能会找一个控制欲很强、很强势、要求很多、很挑剔等等这些特征特别明显、容易让你产生恐惧和不安的伴侣。

比如我接触过一个女同事,她父亲是一位老农民出身的干部,母亲是一位普通工人。她从小父亲就一直在外面工作。而她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父亲因为工作忙,所以很少在家。

惊奇:为什么从你的伴侣身上,或多或少会有父母身上的影子?

第三、逃离或拯救的情绪影响。

两个人的相处,总是有一方会主动寻求逃离或拯救对方的情绪,比如,当一个人受了伤,为了不让别人看见自己的伤口,为了让别人心疼自己,于是便会主动寻找逃离的途径。

曾经在一段关系里,我是一个极其需要拯救的人,经常会被对方批评或者指责,于是我也很害怕去面对对方,所以我不敢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绪。

当我被指责或者批评时,就会感觉到自己是不被爱的,对方是不喜欢自己的。因为当我一出现这些情绪时,对方就会知道我来了,就会自动离开。于是便会让我感觉到很害怕,我很害怕看到他生气或者愤怒的样子。这样当关系出现问题时我才会第一时间去选择逃离。

所以,在这段关系里我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快乐和放松。当另外一个人出现这些情绪时就会让另一个人感受到被拯救。

也是因为这样对方就能给到我们想要的安慰和爱。这其实是一种被动式的拯救他人情绪的方式来对待别人。

其实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两个人存在:一个是内在小孩,一个是外在父母。内在小孩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所以外在父母让我们感到受伤时我们也会本能地逃避他。所以当外在父母和内在小孩发生冲突时我们就会逃避或者逃离他们。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内在小孩,或者你不知道如何面对外在父母时就会把孩子当作拯救者,于是你便在关系里对伴侣进行了拯救。

最后分享一句我很喜欢的话:没有完美伴侣,但我们可以学会找到彼此想要的样子!

惊奇:为什么从你的伴侣身上,或多或少会有父母身上的影子?

第四、父母的性格与相处模式,被你复制到了自己的感情中。

其实,有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我们的父母都是很善良,很有爱的人,他们都是把爱放在心里,不会轻易地说出来。

而我们对自己的爱人说“我爱你”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内心也是希望对方能够回应我一下。

哪怕一句“我也爱你”都可以让我们觉得很安心、很幸福。

但是,当我们希望伴侣能够回应自己的时候,却发现对方没有那么简单,他只是在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而已。

你对他说“我爱你”的时候,实际上是想要看到他对你有一些反应的时候;而当对方没有那么好的时候,你会感到失落、失望、愤怒。

那是因为自己感受到了自己对别人爱与关怀的期待没有得到回应,而这份期待落空了,失望了。

那么在以后的相处中就会把期望寄托于对方身上。

所以,我们希望对方能够用一种“爱”、“关怀”来回应自己。这种期待最终会导致一种失望:对方并没有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来对待我们。

失望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长期关系中却会给两个人造成很大伤害。而且,我们越希望对方去做什么事情,对方越是不会做;越希望对方对自己好一点、再好一点......结果发现这份期待一直得不到满足。

慢慢地两个人就会陷入一种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自卑当中:原来我很不好嘛!

如果说夫妻之间也有一个人有这样一种期待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会成为对方的“假想敌”。无论男女都是这样。

当我们期待伴侣为自己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自己很不被爱、不被需要,很孤独、很无助。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