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春节的那些事儿(春节那些事作文500字作文)

导语:春节那些事儿(一)

很快我们又要迎来春节了。春节对于现在快节奏的人们是难得的可以放松下来的日子,也是游子可以踏上回家的征途的日子。对于过春节,我么刻骨铭心,那关于春节的历史呢?

若论起春节是如何过来的,相信大家都被小学课本上的那个传说所影响,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个传说。我们如今将过年唤作过春节,其实,一开始我们只是将它唤作过年,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西汉时期,四川阆中天文学家落下闳使春节有了固定的时间,因此也被称作‘春节老人’。据说,辛亥革命后,将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为了区分农、阳两节,便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春节期间有放鞭炮、贴红对联的习俗,据说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当然这只是传说。

都说“好吃不过饺子”,春节除夕夜吃饺子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据说,饺子源自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东汉时期,南阳郡涅的张仲景,见白河两岸乡亲饥寒交迫,饱受艰辛,不少人耳朵僵冻溃烂,张仲景于心不忍,便弃官从医。一到冬天,他便让弟子搭棚支锅,把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一锅同煮熟后捞出切碎,用面皮裹着包成耳朵状的娇耳再煮制,每人每只娇耳汤药喝后,两耳发热,寒气消去,百姓的耳朵逃过了冻疮的折磨。许多年后这个做法依旧被沿袭,人们每年冬至包食娇耳以纪念张仲景恩师。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那时的饺子与现如今的吃法有所不同,但许多地方依旧传承着。他们的饺子是直接和水放在一起吃的。大约到了唐代的时候,饺子开始从水里捞出来吃了。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的称谓。

春节还有点灯的习俗。据说,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便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也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唐朝时期,佛教盛行,点灯的习俗更为盛行。卢照邻在《十五夜观灯》中描述道:“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春节了,现在无论是哪个公司或者工厂都会提供给游子回家的机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放假,学者叶国良在《我们的国家:礼制与风俗》中就有说明,通过研究一些文献发现从汉代至宋元,古代官员放假分为沐假、旬假、节庆假等,宋元时期有“祠部休假,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的说法,其中的“元日”便指的是春节。因此古代官员也就有回家的机会。但由于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如愿返乡的,也因此感慨万分,写出了像“岭梅蜀柳笑人忙,岁岁椒盘各异方。耳畔逢人无鲁语,鬓边随我是吴霜”这样的名作。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