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太监的宝贝儿是什么(太监的那宝贝不会烂掉吗)

导语:太监受刑后,“宝贝儿”是如何处理的?

太监的宝贝儿是什么(太监的那宝贝不会烂掉吗)

清代的太监是一个弱势群体,这些人一般都是孤苦无依或是家境极为贫苦出身,父母养不活无奈之下才送儿子进宫当了太监,在当时,太监很重视被阉割的那个日子,父母或是他本人都会选定吉日,无论家里多穷,也会花钱请八字先生算好日子。

自被阉割以后,太监一旦有得官高升的时候,往往也以受阉日为诞辰,算命、择字、做寿、升职,都用这个日子。

至于太监被割下的“宝贝儿”,是不可随便扔掉的,因为将来大有用场,通常情况下,“宝贝儿”要装入有半升石灰的木制锦盒之中,用红布捆紧封口,陈放于寺庙的高木架之上,叫做“红步(布)高升”。很显然,寺庙也是要收取一定的保管费的。

有些太监因为在宫中混的不错,也就选择将自己的“宝贝儿”放在著名的寺庙之中,其重视程度将如同今天存放骨灰盒一样隆重。而大多数太监却只能存放在一般寺庙。

“宝贝儿”的用处很大,因为在入选皇宫或王府的时候,内务府官员及主管太监将以此验明正身。一旦得到晋升,还要拿出来让上级领导查验,方能顺利到岗。

不过也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有的太监受阉时年幼无知,“宝贝儿”被刀儿匠私自收藏,或是保管不慎遗失了,而晋升时又需要查验,那就必须临时租借一个,而费用也都很高,没有几十两银子是办不到的。

太监临死的时候,也和常人一样需要大殓,这时就得取回“宝贝儿”安放在原处,这是每个老太监念念不忘一定要实现的最后心愿,即使是没有亲人操办后事,那些同行太监也会负责料理后事,这在太监中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清末老太监信修明曾回忆,他的师父六十多岁时,穷的揭不开锅,又眼瞎耳聋、体弱多病,因为在宫中混的不好,没有能力把“宝贝儿”寄放在寺庙之中。一天,师父突然托人把他叫去,告诉他自己一时记不起将“宝贝儿”放哪里去了,一再叮嘱在屋内仔细寻找。

信修明翻箱倒柜,找了半天,终于在一堆旧衣服中发现了一个油布包,里面正是装着“宝贝儿”,师父的老脸上展现了从未有过的笑容,没几天师父也就毫无牵挂地离开了人世。太监们坚信,只有把自己的“宝贝儿”安放在原处放入棺材,到了阴间,才不至于尸首不全,下辈子也才能投胎男儿身。

骨肉归一,是每个太监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一般在四五十岁的时候积攒了一定的银两,便会请求乡土有头脸的人物带上厚礼,送上所需的银两,到了选定的吉日,过继的儿子坐着轿子去到寺庙,恭敬地请出“宝贝儿”,继承人三拜九叩感谢寺庙长老,然后双手捧着锦盒来到太监的祖坟地。

而太监本人早已在祖坟等候,这时便会跪在祖坟前大哭并大喊着:“爹给的骨头娘给的肉,现在我已经捧回来了,今天就是我认祖归宗的日子了!”一生的心酸、屈辱,都在这个时候得以发泄。

太监的命运是残酷的,不管是李莲英、小德张那样的显赫人物,还是扫地打杂的小太监,自从阉割那天以后,他们便失去了男人的自尊,取而代之的是一辈子的自卑,可以说,太监制度是封建社会最惨无人道的产物。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