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什么是香十德和香九德(香十德出处)

导语:什么是香十德?

什么是香十德和香九德(香十德出处)

我国古代香文化繁盛。文人雅士或以香熏衣,或佩戴香物,或品香抚琴,或伴香捧读。香品一度成为评断文人生活品位的参照,乃至自我修养的体现。

北宋词人黄庭坚就对香道颇有研究,他曾写下这样一句诗——“天资喜文事,如我有香癖。”直言自己“爱香成癖”。

他好读香传,热衷香事。品香、制香、也咏香,写了不少描述香道尤其是刻画闻香嗅觉的作品。

▲《老子玩琴图(明人画)》 唐 周昉 弗利尔美术馆

其对“黄太史四香”和“返魂梅香”的点评,也让这几款香方更加声名远扬。

黄庭坚评价黄太史四香:意和香-「清丽闲远,自然有富贵气」;意可香-「香殊不凡,霈然鼻端」;深静香-「恬澹寂寞,非世所尚」;小宗香-「似南朝茂深,追配古人」。

其对返魂梅香的评价也很为人称道——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

▲ 《寻梅图》明 朱端 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几款香方的评价除了反映出古代文人对香的品评及审美标准,亦显示出古人“以香比德”的倾向。

在黄庭坚看来,香有十德。其能「感格鬼神、清净心身、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障」。即所谓《香十德》。

这十德是他品香过程中对香的感悟。既涉及实用价值,也蕴含美学感受。

▲《梦楼抚琴图》清 王肇基 故宫博物院藏

无论是“纫秋兰以为佩”,还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人们对带有香气或象征芳馨的事物都有一种天然的亲近。

宋徽宗时,宫中兴起了佩香时尚。具体方法是将珍贵香料截成小饼状,然后穿孔,用丝绳挂在身上。

“诸大珰争取一饼,可直百缗,金玉穴而以青丝贯之,佩于颈,时于衣领间摩挱以相示。”

所佩香物不用烧薰便会散发香气,清新氛围的同时也能润饰自身形象。

后来,佩香潮流由宫廷传播到民间,佩戴一块香牌或香囊成了一种社会风尚。

除了用香木直接雕刻而成,古人也会用多种香料调配出有香味层次的“合香”,放入模具拓形制成香牌。

观复博物馆以古代香方为基础,推出紫气香韵系列合香香牌——「大吉大利」、「福临吉祥」、「洪福九如」。

明代高濂谓:“合香贵在精料”。观复紫气香韵系列合香,均采用优质香料调配制作而成。

香料间配伍和谐,所制香品氤氲芬芳,清润柔和,富有层次。

01

大吉大利合香挂饰

「大吉大利」合香挂饰以明代香学著作《香乘·猎香新谱》中的「内府香衣香牌」香方为基础。

《香乘》明·周嘉胄编纂 明崇祯十四年刊本 哈佛大学图书馆藏

以馆藏「清乾隆 剔红大吉葫芦画瓶」为外形来源。

调和了——檀香、沉香、排香、倭香(艾草)、苓香、丁香、木香、官桂、桂花、玫瑰、片脑、苏合油、甘松等天然香材。

檀香理气和顺,沉香温而不燥,片脑通窍散郁……此款香牌香韵古朴醇厚,利于清心凝神。

02

福临吉祥合香挂饰

此「福临吉祥」合香挂饰,以《香乘》中所记载的「荀令十里香」香方配比为基础制成。

所谓“柳侯风味晚相见,衣袂颇薰荀令香”——荀令,指东汉名士荀彧,史称其“人伟美有仪容,好熏香,身上香气,百步可闻。”故而称令公香、令君香、荀令香等。

香牌外形来自馆藏「清乾隆 双凤“吉祥”玉佩」。

调和了——丁香、檀香、甘松、零陵香、生龙脑、茴香、安息香、沉香、白石脂等香料制作而成。

03

洪福九如合香挂饰

「洪福九如」合香挂饰,以清代吴尚先之《理瀹骈文》「辟瘟方」香方配比为基础。

“九如”乃祝寿词,典出《诗经·小雅》。即指如山、如阜、如陵、如岗、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松柏之荫、如南山之寿。是为洪福。

香牌形取观复博物馆馆藏「清代白玉灵芝祝寿牌」。

调和了——大黄、苍木、檀香、三奈、甘松各、川椒、贯众、降真、菖蒲、白芷、官桂、细辛、丁香、吴萸、沉香等香料制作而成。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冰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