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景凤书法(詹锦岳简介)
导语:詹景凤彳亍举业,终生未成,他在艺术上的成绩,不容小觑
《画人传》~第214篇
詹景凤彳亍举业,终生未成,他在艺术上的成绩,不容小觑
文/卢秀辉
詹景凤(1528-1602),字东图,号白岳山人、中岳山人、天隐子、天隐生、大龙宫客等,安徽休宁人。
詹景凤,他从小就在书画方面表现出了不同于常人的艺术天赋。
他五岁时,跟从他的堂哥詹景宣谈梦想中的神仙,探讨未来。当时歙县人程达、邑人汪德,年轻豪俊,精于绘事,亦善于诗,也好谈论神仙,都跟从他的堂哥学习。他的从兄常令两人作绘事,俩人都认认真真的蒲伏而绘。那时,詹景凤与堂哥同居一室,他虽然还小,但是,每见此景,心生欢喜。也在一旁像模像样地模仿他们,于是,程达、汪德两人都很喜欢他。詹景风的堂哥用眼睛威摄两人,不让弟弟学习绘事。堂哥詹景宣善篆、分、行、楷四体书,詹景凤想让堂哥教他学习书法,而哥哥则没有答应他。詹景凤七岁时,他的父亲让他入家塾学习六甲,六甲,五行方术之一。连塾师都不理解,问他的父亲:“我听说你的儿子都能书画了,为什么还学六甲?”
詹景凤小詹璧二十岁,但是,他却比詹璧长一辈,詹璧为人笃实好义,而性嗜古,家境殷实。詹景凤十二三岁时,就能诗、善书画、好古,詹璧引为奇事,把家中所收藏的古书名帖名画借给詹景凤,让他观看、临摹、学习。詹景凤弱冠时,他的从侄詹万里也已经十二、三岁了,詹景凤、詹璧、詹万里三人好古入骨髓,经常在一起相聚品评书画、谈夜古迹,常常从晚至东方既白,从无厌容。听说哪有名胜古迹,兴而往之,即使大雪,三人亦肩舆往观。能买则买,当然,都是詹璧出钱。詹璧四十,詹景凤二十,詹万里十二三岁,三人结成“死党”,以文艺为乐。
由于詹景凤心事只在古文词书画,在科举应试方面所花的精力就不能充裕了,父亲认为詹景凤不务正业,因此,经常责罚他。把詹景凤叫至面前,怒斥他:“你准备用古文词书画用来进士取第?仓颉,史、皇的典籍能成为举业的教科书?”
命人把詹景凤的所有收藏的图画古书取来,堆至庭院,尽数烧毁。并且,打了詹景凤三十棍。从此,詹景凤开始认认真真的学习有关举业的教材。在《詹处士墓志铭》中记载了詹景凤父亲责骂他的事情:“若薄制科业不为,若能舍而自取通贵乎?今国家方重科第以笼豪杰殆尽,而吾詹独察寥焉,使我愧称詹,且吾所以不弃若贾者何意也?”
科举时代,耽误了多少饱学之士,耽误了多少人的大好年华。正如詹景凤自己说:“少时为业举妨,中年为计偕妨,晚年为作宦妨,终岁芒芒,不及展试, 恐数年后且老或不能为,今行于世未满四五六幅,乃知人得一图传世良非偶也。”
詹景凤一生举业不畅、仕途不畅,命运坎坷。他于隆庆元年(1567)乡试中举后,“五上不第”,春闱屡屡受挫。万历八年(1580),五十三岁了,他才遵从父亲的话及友人的劝告,以举人身份领了江西南丰县掌故,出任了教席;万历十年(1582),因父丧,詹景凤丁忧居家;万历十二年(1584),詹景凤补为湖北麻城掌教;万历十三年(1585),迁南京翰林院孔目、擢南吏部司务,虽然比教席好听点,也不是什么官职,仅仅是官府衙门里的高级属吏。万历二十二年(1593),他又因被同僚馋言,又去了江西分宜做教谕;万历二十四年(1595),他又去四川保宁为教授;万历二十七年(1598),他升广西平乐府通判,这次,他终于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官员,可是,他已经是七十三岁的老人了,一个小小的低级官,聊以安慰而已。那时的他,已经名满天下,“乞得一书、一画、一诗、一文,千金九鼎蔑如也。”
詹景凤在平乐府任通判期间, 颇有政声。他被上司指派其任贺县县令,贺县是山中矿区,宦官介入开矿,对民众苛刻盘剥得很厉害,民众敢怒不敢言,双方的矛盾随时可能激发。詹景凤到任后,毫不犹豫地没收了宦官的不义之财,禁止他们介入矿业,赢得了民众的拍手称快。直至晚境,才能充区区一县,终于力衰,转归乡里方一年,就以七十五高龄谢世了。
嘉靖以后,收藏与鉴赏及书画方面,吴中人才辈出,皆以吴中马首是瞻。然而于鉴赏方面,詹景凤则独占鳌头。他从小就耳濡目染,沉浸其中。他从族侄詹璧处借观书画,且常常结伴,访问古玩书画,品鉴日高,积若干年之功,水平自是独到。中年时,詹景凤又得以观看到项元汴家的丰富收藏,广览吴门、松江、金陵一带诸家藏品。使詹景凤在书画、青铜器、瓷器鉴赏方面,均有建树。
詹景凤的篆刻,不出轻、重二制,本着在用刀上重则忌粗,轻则忌佻的原则。他的篆刻,讲究印文协调、笔画匀称、结构疏密,巧妙地解决了粗和佻的问题。
詹景凤书法学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晚年善狂草,他的书法以草书为最善,深得书学三昧。他用笔不凡,如冠冕之士;端庄可敬,狂草若有神助。陈文烛称:“宇内求先生(詹景风)字若画者履满户外。”但也有人认为詹景凤书法不足观处在于,晚年酷似怀素,己意略微牵强,无伤大雅,不失为一代名家。但是,“笔落蹊径,终为幻怪,牛鬼蛇神,酒肆物耳。”明代周之士这一批评,同样也招致了对他的批评。认为周之士用词太过,全然不顾詹景凤的书法并非单一师法怀素的事实。詹景风中侧互用,跌宕多姿,已见己意,受怀素的影响并不大。詹景凤书法取法上,于晋、唐、宋、元皆有涉猎,所谓“笔落蹊径,终为幻怪”之语,不能令人信服。
詹景凤因为官场失意,所以他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主攻文学、书画艺术上,因而在诗文、书法、绘画诸多方面都享有盛名,他有大型长卷画作《宰永迹图》存世。《宰永迹图》被今人冠名以“大家画谱”隆重推出:“此卷以夏珪笔法绘之,笔墨雄壮,意境传神,为北宗画之正传,可观可赏不言而喻,为后世藏家、学画者永宝之。”
詹景凤的《宰永迹图》是其代表作之一,此画纵30厘米,横2277.5厘米,用明代的五色洒金纸绘就。所绘内容共分十五个部分:即兴学校以造士;导沟渠以利农;省里甲以苏困;讲圣谕以明民;修城池以待爆;实仓廪以备赈;造桥梁以济涉;严保甲以弥盗;禁凶人以惩恶;阻移梁以捍患;建公庙以居吏;清书皂以革奸;招流移以复业;奠民居以拯溺;表左氏以丰碑,实为“北宗画之正传”。
作者根据每一部分的题目、内容,画一幅山水人物图。每一幅画既可以单独成篇,又相互连缀,看上去又像是一气呵成的完整长卷,绝没有中途因衔接而造成的中断之感。整幅画根据预设的十五个内容演绎而成,在这幅画卷中,题跋、书题、诗词贯穿始终,都是当时如雷贯耳的人物所为。有当朝阁老、有地方大员、有诗词名家。每部分画面的上端,都附有诗词佳篇。画的第十五部分,则是五年来各级官员对左思明逐年的考评评语。这就使得整幅作品不仅诗词画意达到了高度完美统一,而且具有美学韵味、文学品味和史学价值。
《宰永迹图》为时任永城县令的左思明所画,左思明在任五年,为永城的百姓办了数不清的好事。詹景凤的《宰永迹图》是有感而作,画面的内容艺术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形。遂将自己的全部情感,都容纳寄托在那幅画上。《宰永迹图》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传颂,使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进行解读和回放,明代中期那段难得的属于永城的政通人和与诗意空间被传承放大,立体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艺术的无穷魅力。
从画面中可以看出,步入不惑之年詹景凤的绘画技法主要延承宋四家夏圭居多。在处理山体距离的远近,以墨色渐变拉开景深的距离,增加画面的空间感;期间穿插丛林、屋舍、虬松、人物相呼应。在山体或山石的用墨技法上,延承夏圭“积墨法”和“破墨法”。
詹景凤喜用秃笔的中锋勾廓,先蘸淡墨,用水笔淡墨扫染,然后趁湿未干之时,用笔尖蘸浓墨,顺势以侧锋皴擦,以大、小斧劈皴;间以刮铁皴、钉头鼠尾皴等,造成水墨相融的特殊效果,墨色由浓渐淡,由湿渐枯。最后加点苔,笔虽简而变化多端。造就这样以墨破水,以水破墨,以浓破淡,以淡破浓,使墨色苍润,灵动而鲜活,而取得更为淋漓滋润的效果。
卢秀辉有《赞詹东图》一诗,赞曰:
雨低暮云光,月高芙蓉香。
桐阴薄画图,唤去小儿郎。
新恨翠入筱,旧露痕上沼。
卷帘怪景前,棒打惊飞鸟。
功名许为客,教席霜鬓白。
无奈四方中,天涯奔波织。
诗文正豪毅,何必此意气。
尺素珍君书,画幅且为贵。
作文多少年,不如做桑田。
古稀归似箭,低眉窗影偏。
韶华云烟处,只留春心待。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森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