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算的拼音(算16×4)
导语:算「篡」035
篡臣,◆謂篡奪君權之臣。○《荀子‧臣道》:“人臣之論,有態臣者,有篡臣者。”○《荀子‧臣道》:“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不恤公道通義,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為務,是篡臣者也。”
篡辭(篡辞),◆稱呼篡位的言辭。○《公羊傳‧莊公九年》:“[齊][小白]入于[齊]。曷為以國氏?當國也。其言入何?篡辭也。”
篡代,◆篡位取代。○《舊唐書‧柳璨傳》:“二年五月,西北長星竟天,掃太微、文昌、帝座諸宿,[全忠]方謀篡代,而妖星謫見。”
篡黨奪權(篡党夺权),◆篡奪黨和國家的領導權。○[冰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周總理》:“而利令智昏的‘四人幫’,為了篡黨奪權的需要,竭力想推倒總理這一尊中流砥柱的高大形象。”○[張書紳]《正氣歌》:“在這無花的春天裏,‘四人幫’加快了篡黨奪權的步伐。”
篡盜(篡盗),◆篡權盜位。○《漢書‧王莽傳贊》:“[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歷世之權,遭[漢]中微,國統三絕,而太后壽考為之宗主,故得肆其姦慝,以成篡盜之禍。”○《三國志‧吳志‧甘寧傳》:“今[漢]祚日微,[曹操]彌憍,終為篡盜。”○[晉][范甯]《<春秋穀梁傳>序》:“弒逆篡盜者國有,淫縱破義者比肩。”
篡奪(篡夺),◆1.謂篡取君位。○《後漢書‧隗囂傳》:“故[新都侯][王莽],慢侮天地,悖道逆理。鴆殺[孝平皇帝],篡奪其位。”○[唐][蘇鶚]《蘇氏演義》卷上:“聖人知進退存亡之道,將以副天下之人心,不得不禪其位也。後儒以為篡奪而禪代之名,如[曹孟德][司馬仲達]之流,則不然也。”○《朱子語類》卷二四:“大綱恁地寬厚,到後便易得廢弛,便有強臣篡奪之禍。”◆2.今多指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地位或權力。○[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二:“這怎麼行?秘書長不來,我們當助手的焉能越權?那不是要說我[馮永祥]篡奪領導嗎?”
篡夫,◆1.謂違時忤俗,逆乎民情之人。○《莊子‧秋水》:“差其時,逆其俗者,謂之篡夫;當其時,順其俗者,謂之義之徒。”◆2.謂篡位竊國者。○[漢][賈誼]《新書‧壹通》:“以藩國資強敵,以列侯餌篡夫。”
篡改,◆用作偽的手段對經典、理論、政策等進行改動或曲解。○[巴金]《“五四”運動六十周年》:“不管怎樣,歷史總是篡改不了的。”
篡國(篡国),◆指篡奪君位或政權。○《後漢書‧黨錮傳序》:“至[王莽]專偽,終於篡國,忠義之流,恥見纓紼,遂乃榮華丘壑,甘足枯槁。”○《三國演義》第一百回:“嗟爾無學後輩,上逆穹蒼,助篡國之反賊,稱帝號於[洛陽]。”
篡解,◆謂劫奪解脫。○[明][陳繼儒]《讀書鏡》卷九:“﹝[徐庶]﹞少好任俠擊劍,嘗為人報仇,白堊突面披髮而走,為吏所得……而其黨伍共篡解之得脫。”
篡據(篡据),◆奪取占據。○[鄒魯]《中國同盟會》:“維我[中國]開國以來,以[中國]人治[中國],雖間有異族篡據,我祖我宗常能驅除光復,以貽後人。”
篡絕(篡绝),◆篡奪君位而絕其後。○《漢書‧五行志上》:“[成帝]母[王太后]臨朝,委任[王莽],將篡絕[漢],墮[高祖]宗廟。”
篡立,◆篡位自立。○《左傳‧隱公四年》“及[衛][州吁]立,將脩先君之怨於[鄭],而求寵於諸侯,以和其民”[晉][杜預]注:“諸篡立者,諸侯既與之會,則不復討,故欲求此寵。”○[明][李東陽]《重建諸葛武侯祠堂記》:“及[魏][丕]篡立,[昭烈]顧命,侯益自奮激,佐庸主而不隳其志,,累蹶累進,至于斃而後已焉。”○[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一節:“九一三年三月,[剌葛]一面派[迭剌]、[安端]等去謀殺[阿保機],一面引眾至[乙室堇淀],准備旗鼓,圖謀篡立。”
篡亂(篡乱),◆謂篡權亂世。○《後漢書‧張純傳》:“自[昭帝]封[安世],至[吉],傳國八世,經歷篡亂,二百年間未嘗譴黜,封者莫與為比。”○[唐][元稹]《楚歌》之一:“干戈長浩浩,篡亂亦紛紛。”
篡逆,◆篡奪叛逆。○《後漢書‧鮑永傳》:“[永]因數為[諫]陳興復[漢]室,翦滅篡逆之策。”○[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公問[李弘度]曰:‘卿家[平陽]何如[樂令]?’於是[李]潸然流涕曰:‘[趙王]篡逆,[樂令]親授璽綬。亡伯雅正,恥處亂朝,遂至仰藥,恐難以相比。’”○《周書‧李遷哲傳》:“及[侯景]篡逆,諸王爭帝,[遷哲]外禦邊寇,自守而已。”
篡虐,◆篡叛殘虐。○《南史‧到彥之傳》:“及[文帝]入奉大統,以[徐羨之]等新有篡虐,懼,欲使[彥之]領兵前驅。”
篡叛,◆謂反叛。○《後漢書‧仲長統傳》:“上有篡叛不軌之姦,下有暴亂殘賊之害。”
篡畔,◆篡奪背叛。○[漢][王充]《論衡‧問孔》:“枉道食篡畔之祿。”○[漢][王充]《論衡‧非韓》:“廉則約省無極,貪則奢泰不止。奢泰不止,則其所欲不避其主。案古篡畔之臣,希清白廉潔之人。”
篡器,◆謂被假借來作為達到篡竊目的的工具。○[元][黃溍]《日損齋筆記‧辨史》:“[漢][元朔]元年,有司奏,古者諸侯貢士,一適謂之好德,二適謂之賢賢,三適謂之有功,乃加九錫。然則九錫者,先王賞功之常典耳,後世顧假以為篡器,何耶?”
篡竊(篡窃),◆謂篡奪竊取。○[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中:“故[周]庭負扆,難私[管][蔡]之弟兄;[漢]紀不綱,遂致[莽][丕]之篡竊。”○[明][唐順之]《常熟縣二烈祠記》:“自古奸人篡竊,而其故臣不幸以才見籍錄,于斯之時,彼有棄瑕用讎之圖,而我有佯合觀釁之便。”○[清][惲敬]《書<三國志>後》:“如謂《史記》尊[黃][老],《三國志》帝篡竊,古人豈在此耶?”[董必武]《歷史的懲罰》:“就時間上談,前十六年是帝制餘孽北洋軍閥篡竊了革命的果實,後二十年統治着[中國]的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內反動集團。”
篡取,◆猶奪取。○《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大長公主]執囚[青],欲殺之。其友騎郎[公孫敖]與壯士往篡取之,以故得不死。”○《後漢書‧竇憲傳》:“雖俱驕縱,而[景]為尤甚,奴客緹騎依倚形勢,侵陵小人,強奪財貨,篡取罪人,妻略婦女。”○[宋][蘇轍]《論西邊商量地界札子》:“方欲內安酋豪,外結朝廷,俟內外無患,然後徐篡取之。”○[魯迅]《朝花夕拾‧五猖會》:“一是[梅姑廟],就是《聊齋志异》所記,室女守節,死後成神,卻篡取別人的丈夫的。”
篡人,◆謂篡國之人。○[明][唐順之]《送太平守江君序》:“且[莫氏]以篡得國,[交]人雖蠻夷,固未必盡肯甘心為篡人役也。”
篡殺(篡杀),◆弒君而奪其位。○《史記‧楚元王世家論》:“使[楚王戊]毋刑[申公],遵其言,[趙]任[防與先生],豈有篡殺之謀,為天下僇哉?”○《漢書‧地理志下》:“昔[太公]始封,[周公]問‘何以治[齊]?’[太公]曰:‘舉賢而上功。’[周公]曰:‘後世必有篡殺之臣。’其後二十九世為彊臣[田和]所滅,而[和]自立為[齊]侯。”○《隋書‧天文志下》:“其後[侯景]篡殺,皆國亂亡君,大喪更政之應也。”
篡煞,◆猶篡殺。○[漢][班固]《白虎通‧嫁娶》:“明嫡無二,防篡煞也。”
篡事,◆篡奪之事。○[晉][殷仲文]《解尚書表》:“遂乃宴安昏寵,叨昧偽封,錫文篡事,曾無獨固。”
篡統(篡统),◆篡竊皇統。○[季新]《<紅樓夢>新評》:“臣子篡統,謂之篡竊。”
篡偽(篡伪),◆猶篡奪。○《後漢書‧張純傳》:“遭值篡偽,多亡爵土。”
篡位,◆謂奪取君位。○《漢書‧劉歆傳》:“及[王莽]篡位,[歆]為國師。”○[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五》:“及[子朝]篡位,與[敬王]戰,乃取[周]之寶玉,沈[河]以祈福。”○[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張天錫]為[涼州]刺史,稱制西隅”[劉孝標]注引[北涼][段龜龍]《涼州記》:“[天錫]篡位,自立為[涼州]牧。”
篡賊(篡贼),◆謂篡逆之人。○[明][方孝孺]《贈士淵序》:“[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漢文帝]、[唐太宗]嘗用之以致治,[諸葛亮]嘗用之以誅篡賊,[韓愈]嘗用之以闢佛[老],他若[董仲舒]、[賈誼]、[司馬遷]、[揚雄]皆用之,成一家言。”
篡政,◆謂篡奪政權。○[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二》:“[莽]([王莽])篡政紛亂,郡亦棄廢。”
篡逐,◆謂追逐殺人。搶奪錢財。○《史記‧貨殖列傳》:“任俠并兼,借交報仇,篡逐幽隱,不避法禁。”
篡子,◆指以子取代其父的篡奪者。○《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是後或力政,彊乘弱,興師不請天子。然挾王室之義,以討伐為會盟主,政由五伯,諸侯恣行,淫侈不軌,賊臣篡子滋起矣。”
改篡,◆篡改。用作偽的手段對文字、理論等加以改動或曲解。○[魯迅]《集外集拾遺‧詩歌之敵》:“因為這時可以改篡他的話:‘學者,非有少許穩定者也。’”[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破<唐人說薈>》:“四是亂改句子。如《義山雜纂》中,頗有當時的俗語,他不懂了,便任意的改篡。”
行篡,◆進行篡奪。○《東周列國志》第七三回:“[光]又問曰:‘三翼雖去,[延陵][季子]在朝,見我行篡,能容我乎?’”[清][惲敬]《陳白沙先生祠堂記》:“至[英宗]復辟,輔之者,幾如行篡焉。”
陵篡,◆越位篡權。○《後漢書‧南匈奴傳論》:“後[王莽]陵墓,擾動戎夷,續以[更始]之亂,方夏幅裂。”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