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人永远没有好报(为什么好人不得好报原因在这里!)
导语:对不起,你根本就不懂,为什么好人有好报?
大家好,我是江月。
就在刚刚有朋友邀请我,回答问答。问题是“好人有好报么?”
对,今天,我们这篇文章就来讨论讨论这个问题。朋友们,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其实,这个问题字数虽然少,但却包含的面积有点广,涉及到道德意识、个人情感、和传统文化等多个维度。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我是个哲学爱好者。所以呢,今天我就从思辨的角度来论述这个问题及其成因,和我的看法。
首先,我先抛出我的观点。我在理性上,是不认同“好人有好报”的。
“好人有好报”意识的起源:
社会因素:
儒家自汉以后确立了其政治主导地位。于个人而言,他们强调修身养性,以道德修养为主。于社会而言,他们强调修身的目的是为了治理天下,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自汉以后,儒教一统中华,一家独大,虽然后世稍有式微。不过很快,又有宋明学者们崛起。道德导向,始终是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在这个长时期的道德熏染下,必然会有这种意识的产生,为了附和或迎合这种社会政治的需要。
文化因素:
1.儒家文化,以“道德文化”为主流价值观念,后来,宋儒还赋予天道伦理化的倾向,也因此,其必然倾向于这种道德意识的必然性。
2.道教和佛教的宗教思维影响,普世宗教的属性之一就是导人向善。欲成佛老,先从心性入手。心性的训练就包含了这种道德印象的加深。其二,佛道作为宗教,均有其神秘文化指向,如三生三世轮回说,如因果报应等。因为宗教面对的是大众,是all 。所以,对于很多没有接受过系统文化学习的人来说,这种神秘文化的影响,远胜于道德文化知识的熏陶,实际效果会更加明显。接受了这种神秘文化,就等于接受了一种先验道德的审视。好人有好报,在宗教家和政治家们的神化里,变得丰满起来,真实起来,并为多数人所接受。之所以,道教和佛教能在当时的儒家一家独大的时代大背景中立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在道德意识层面并不矛盾,是相通的。甚至说,后二者还有利于社会道德的建立,有利于民众的道德价值的认同。
情感因素:
说完外在因素,也要说一下内在因素。于大众而言,好人有好报,是一定存在的。因为“它”的存在,恰恰可以为我们面对一些不正义、不公道的事情时候,提供一个宽慰的理由。因为,不是不报,时候不到。对于这些,一些暂时无奈的 不合理的事情,交给时间就好了。于个人情感而言,这是一种精神的寄托,这也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对于普通人而言的心里想法是这样的——“我这一辈子很艰苦,很难过。但是,我一辈子做了很多好事,我是个好人,我一定会有好报的。如果这辈子没有的话,那么,下辈子一定会的。”这就是这种意识的好处。充满苦难的生活,突然间没有那么苦了,仿佛苦中有了一丝甘甜。当然,这就涉及到情感寄托的更深处了。
人,在经历忙碌琐碎的生活后,总有那么几个夜晚,会忽然感到迷茫,感到困惑,甚至会追问自己的存在意义,活着的意义。古人和今人都是一样的,几千年过去了。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我们的灵魂好似更加的空虚了,精神世界的空虚荒芜,迫切的逼迫我们去寻找那个“灵魂”的归处。至于,归处在哪?或许是那,寻寻觅觅后的蓦然回首中的灯火阑珊处了。
个人看法: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就是那个天,无意识、无道德的、无主宰的天。本质上天和人一样,都仅仅是存在物。而“好人有好报”的意识,有一个隐藏的前提,那就是认为有个绝对的主宰,在统摄着万物规范着万物,以道德意识为主宰的。当然,这是宋儒论证的天道伦理化趋向,在这个背景下,形成这样的意识是可以理解的。但就实际而言,经不起理性地敲打。
换种说法,好人有好报,也仅仅是人之为人的一厢情愿。
虽然,我不赞同这种说法。但是我是比较认同的,好人大概率是有好报的说法。因为,我们生活在群体的社会中,你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在无形中塑造你自己和影响其他人。我们的文化背景的设定就是普世的道德价值观。你无意间的善举就很可能无形中帮助了你自己,或者说,你善良的行为更容易让你在这个文化氛围中,生活得更好,关系更融洽。当然,这是概率问题了。古代的学者和一些投机之人,着重地拿那些例子去证明,轮回存在,报应存在。幸存者偏差而已,强调得多了,自然相反的一面必然会被忽视。
于情感上,我是相信 好人有好报是存在的。因为,每个灵魂都应有它的归处。
于此而言,可能我们的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尝试着怎样去安放自己的灵魂。
吾心安处是吾乡!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