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朱襄氏简介(朱襄氏原本姓什么)

导语:朱襄氏|又号飞龙氏,朱襄氏为远古时代五方上帝之一,首创六书

资料整理:天下达观

朱襄氏,华族(阪泉之战后改称“华夏族”),又号称飞龙氏、连山氏,朱襄氏为远古时代五方上帝之一,被文献命之为上古“古帝”、赤帝。

朱襄氏为炎帝别号 炎帝(火帝),炎帝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他发明五弦元瑟,开礼乐文明之先河;调节阴阳,促进百物生长,是中华农业文明的开拓者。

首创六书,奠定了中国文字之基石。

据史料记载,炎帝登上王位,以古陈之朱野为都 (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

炎帝在位70年(前4239---前4169年),与娲皇女娲氏共治天下。

死后葬于朱野(今柘城县县城东十里大仵乡朱崮寺村),名曰炎帝朱襄陵,即为炎帝之墓,世代祭祀。

《柘城县志》对古天子朱襄氏的记载颇为详细:“有巢氏没,数阅世而朱襄氏立,于是多风,群阴閟遏,诸阳不成,百物散解,而果蓏草木不遂,迟春而黄落,盛夏而痁痎,乃令士达作五弦瑟,以来阴风,以定群生。令曰来阴,都于朱,故号曰朱襄氏,传三世没。”

朱襄氏为伏羲时诸侯。又号飞龙氏,称子襄。

元郑杓《衍极》卷一《至朴篇》刘有定注云:“太吴之时,龙马负图出于荥河。帝则之,画八卦,以龙纪官,乃命飞龙朱襄氏造六书,于是始有龙书。”

朱囊氏即炎帝也,据《辞源·二》解:“朱襄氏,炎帝的别名,给以充分认可”。

朱襄氏受伏羲氏禅位而有天下,故记载“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在据《古史考》载:“陈之秋邑,朱襄史之邑”,给以明确提出,朱襄都于邑地陈(指陈州)。

又据《寰宇记》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给以指明了地点,在当时的陈州的柘城。就是今天的商丘市柘城县,在县城东十里朱崮寺,上有朱襄陵。

当时属陈州辖区,而现属商丘,故曰:“炎帝神农氏都于商丘。”

据《淮南子》曰:“乘火德而王天下,三岁知稼稽之宜,天生菽粟八蜡合万国之享民重农功。以其神于农业,故曰神农。神农之教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蚕以为天下先。”

《词源》载:朱襄氏,“炎帝的别号”。

但在《汉书 古今人表》中,除将“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列为“上上”等外,炎黄之前的19位先帝为“上中仁人”,先帝的名氏分为女娲氏、共工氏、容成氏、大廷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庐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亡怀氏、东扈氏、帝鸿氏。

朱襄氏也是生活在这种自给自足、民风纯朴的分散的社会之中。

《吕氏春秋.古乐》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路史.前纪》中,朱襄氏的事迹最为详尽:

有巢氏之后经过了几个先帝,有“朱襄氏”被众氏族拥立。当时气候多风,阴阳不调,百物散解,五谷不丰。于是,他命令手下名叫士达者,发明五弦之瑟,调节阴阳,使生命得以繁衍。命名为“来阴”,以“朱”为都,并以“朱襄氏”为名号。

“礼乐”是古时十分看重的国之大事,为华夏文明之特征,有则为诸夏,无则为夷狄。

朱襄氏作瑟,与太昊作琴、女娲作笙簧、伶仑以竹子作乐器,在人类史上有重要意义。

依照古人的理解,朱襄氏发明了“五弦之瑟”,才使群生定、寒暑适、百物生、万民安。

朱襄氏的事迹与遗迹,只有在与柘城相关的志书中反映得最为具体和详尽。

如清雍正《河南通志》卷之49《古迹.陵墓》中有,“朱襄陵,在柘城县城东10里有朱堌,上有寺以守焉。”又见该志卷50《寺观》:“朱堌寺在柘城县城东10里,明建。上有朱襄陵。”在该志卷51《古迹.古城》中有:“朱襄城,在柘城县。按朱襄氏,伏羲之后。禅通纪,谓其都于朱,故号朱襄氏。”清光绪本《归德府志》卷33:“朱堌寺在柘城东10里,上有朱襄陵,故名。”而在各种版本的《柘城县志》中则有更多类似记载。

朱襄氏为朱地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以高寿109岁面终,朱邑百姓,哀痛万分,人人添土,封墓如丘。

资料整理来源于:网络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余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