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袭人母亲死了贾府给了多少两(袭人在贾母身边叫什么)

导语:袭人的娘死了贾母为什么不给赏钱,越琢磨越觉得老太太是个老人精

袭人的娘死了,真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事儿。

按说根本不算个事儿,袭人的娘又不是贾府的奴才,多赏少赏看主子开不开恩。麻烦的是贾府做什么事情都讲究规矩,更麻烦的是,王夫人是实际掌权人,随心所欲从不讲规矩,却要求别人必须按规矩来。

贾母贾政都认为宝玉不宜早婚、早立屋里人,王夫人掩耳盗铃弄出个准姨娘待遇,如果是自己的丫头自己出钱瞎折腾也就算了,偏偏撬了贾母的丫头,又没有征得贾母同意,又不过明路,这给掌家的凤姐添了不少麻烦。

袭人的哥哥花自芳求王夫人,说他母亲病重了想女儿.他来求恩典接袭人家去走走。王夫人听了便道:“人家母女一场,岂有不许他去的。”一面就叫了凤姐儿来告诉了凤姐儿命酌量去办理.

以丫头的身分享受姨娘待遇,特意特办,本无规矩可言,王夫人定什么的标准就是什么样的标准。可王夫人偏让凤姐酌量办理,办得好是太太的恩典,办得不好就是办事人能力有限。饶是凤姐一万个心眼,这事也留下后遗症。

一个最直接的后里就是赵姨娘攀比:袭人并非姨娘,王夫人说的是周赵姨娘有的,袭人也有,也就是说袭人的标准是不能超过赵姨娘的,这也符合贾府的一惯规矩:贾政的正经姨娘不能比宝玉的准姨娘标准 还低,袭人的娘死了有四十两,而赵姨娘的兄弟死了只有二十两,确实没有道理。

袭人的娘死了没多日,就是元宵节,因为要守孝,只有麝月秋纹并几个小丫头随着宝玉出席家宴。于是贾母发话了。

贾母因说:“袭人怎么不见?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王夫人忙起身笑回道:“他妈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贾母听了点头又笑道:“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他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皆因我们太宽了有人使不查这些竟成了例了。””

凤姐能言善辩,马上讲了一套说辞,贾母不给王夫人面子,却很给凤姐面子。

贾母听了这话忙说:“你这话很是,比我想的周到,快别叫他了.但只他妈几时没了我怎么不知道。”凤姐笑道:“前儿袭人去亲自回老太太的,怎么倒忘了。”贾母因又叹道:“我想着他从小儿伏侍了我一场,又伏侍了云儿一场,末后给了一个魔王宝玉,亏他魔了这几年.他又不是咱们家的根生土长的奴才,没受过咱们什么大恩典.他妈没了,我想着要给他几两银子送也就忘了。”

凤姐儿道:“前儿太太赏了他四十两银子也就是了。”贾母听说点头道:“这还罢了.正好鸳鸯的娘前儿也死了,我想他老子娘都在南边,我也没叫他家去走走守孝。如今叫他两个一处作伴儿去。”

按贾母的说法,她没有给袭人赏银,是因为忘了,这显然是个借口,这些琐事并不需要她操心,只要发话,自然有鸳鸯凤姐办得妥妥贴贴。

有人认为贾母是不满王夫人袭人背后搞小动作,故意不给的。其实不可能,这样做有失大家子身分,王夫人痛恨晴雯,死了也赏了十几两银子。贾母不给袭人娘赏钱,原因有三个:

第一:花自芳乱了规矩,向王夫人而不是贾母告假。袭人家距贾府不过一里多地,因为近,过年的时候袭人之母曾接袭人家去,都是向贾母告假。袭人提了准姨娘,只是银子钱从王夫人私房出,并没有向贾母禀明,花自芳绕过贾母向王夫人请假,挑明了没把贾母当回事。

第二:王夫人按姨娘的标准给了袭人四十两银子,贾母如果也赏四十两,就是默认了袭人的准姨娘地位,如果没有四十两,贾母的赏银没有王夫 人多,有体身分体面。

第三:其实由前面两点就可以看出来,贾母只要赏了银子,就默认了花自芳王夫人等人的做法,贾母不会这么做,以忘了做借口不给才是最合理的做法。

不仅如此,贾母还敲打了王夫人:他又不是咱们家的根生土长的奴才,没受过咱们什么大恩典.袭人怎么没有受过大恩典,王夫人不是把她提为准姨娘了吗?

贾母做事公平,讲究大局,而王夫人随心所欲,不按规矩礼数行事,贾母借机教育了王夫人。很多人以为贾母一方面说跟着我还讲什么孝不孝,但是鸳鸯的娘前儿也死了,贾母就没有让鸳鸯侍候,认为贾母说一套做一套,其实恰好相反:鸳鸯的母亲病重,但是因为在南边,路程遥远,贾母并没有让鸳鸯赶回老家守孝。鸳鸯是贾母面前的一等大丫头,给个真珠儿也不换的人儿,贾母完全可以破例,可是贾府上下上千奴才,此例一开,影响太大。不让鸳鸯回南但是可以守孝,也是规矩之下的人情。

贾母的此举,含蓄地批评了王夫人做事没有分寸。而这一切都是以忘了这个缘由做契机,越琢磨老太太越是个老人精,王夫人实在比不了。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冰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