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为何叫易(易经为什么叫易经呢)
导语:「易经」为什么要叫「易」经?
今天咱们来聊聊《易经》的名字。
大家应该多多少少都会有这种疑问:
《易经》为什么要叫“易”经?
“易”这个字它到底代表一个什么含义?
它怎么就能够概括这样一部通天彻地的旷世奇书?
其实,古人也有同样的疑问。
但是很遗憾,当大家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易经》就已经叫《易经》了。
而在这之前,《易经》是如何命名的,并没有人知道。
一 “日月为易”
于是,古人就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去搜集资料,调查《易经》的名字,围绕着这个“易”字做了大量的功课。
像东汉的许慎,就在《说文解字》里引用了《祕书》(祕读作mì,汉代宫廷藏书)的说法:
“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说这个“易”字,拆开了是上日下月,代表阴阳的变化。
这个说法非常高大上。
东汉的魏伯阳,写《周易参同契》的那位,三国的虞翻,还有清代的姚配中都赞同这种说法。
二 “蜥易也”
而与此同时,这个许慎立场又非常不坚定。
他自己又在旁边发表了个人的看法:
“易,蜥易、蝘蜒、守宫也。象形。”
也就是说,他并不认同《祕书》的说法,他认为这个“易”字是个假借字,假借的是“蜥易”的这个“易”。
因为蜥易又叫变色龙嘛,它身上的保护色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变化,从而假借为了“变易”的意思,以象征宇宙万物森罗万象的千变万化。
也就是说,“易”这个字,是“蜥蜴”的“蜴”的古字。
这个说法似乎也有一定道理,除了有点恶心之外,没毛病。
三 “远古蜥蜴人”?
还有都市传说,甚至说《易经》就是“远古蜥蜴人”写的。
所以就叫《易经》咯。
还说“蜥蜴人”是一种外星生物,身高2米,直立行走,大红眼睛,一身绿鳞,还有人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见过他们……
额,有没有种画风突变的赶脚?
好,这姑且也算一种说法吧。
那么这三种说法,到底哪种才是对的?
还是三者都不对,真相另有隐情呢?
四 甲骨文的“易”字
首先我们来看《祕书》的说法:
“日月为易。”
这个说法乍听有一定道理,但是细一推想,就觉得牵强了。
是,“易”字是上日没错,可这个下月……
额,您管“勿”这个字叫“月”吗?
不对。
即使是“勿”的古字,跟“月”字也大不相同。
所以这种说法直接pass掉。
然后呢,我们再来看第二种说法:
“易,蜥易、蝘蜒、守宫也。”
这种说法怎么样呢?
按照这种说法,“易”这个字就是“蜥蜴”的“蜴”的古字。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早期的“易”字是一个什么样子。
看到了吗,在甲骨文里面,“易”字就是手拿着一个容器往另一个容器里倒液体的这么一个形状。
“易”字上面的这个“日”,就是手拿着的这个容器;下面的这个“勿”,就是被倒进液体的这个容器;“勿”字的三个撇就是这些液体。
这些液体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锡。
金属锡。
因为锡的熔点比较低,所以古人可以把它轻易地烧熔,浇注到不同的模具里,铸造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器皿。
所以就用这个浇注的动作造出了“易”(锡)这个字。
然后又因为锡可以变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因而引申出了换、变换的这种意思。
再后来,这个引申义由于被用得太多,于是借壳上市,成了一个独立的字,就是“易”字。
而它的本字则被无情地扫地出门,加上一个金属旁,变成了一个另外的字——“锡”。
到这里,我想大家也就清楚了。
原来“易”这个字就是变换的意思,是从古“锡”字引申来的。
跟日月、蜥蜴都没什么关系。
《祕书》和许慎知道这个字是变化的意思,并且知道这个意思是引申出来的,但是从哪引申出来的,他们没找对。
“远古蜥蜴人”那个就更没谱,脑洞已经开到大西洋,收不回来了。
综上可知,《易经》其实就是“变易之经”,它讲的就是宇宙万物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变化之道。
所以“易”这个字能够概括《易经》这部通天彻地的旷世奇书。
也惟有这个“易”字能够概括它。
本文内容由小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