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同阶段运动的规律有哪些(儿童不同阶段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导语:儿童不同阶段运动的规律
运动对于孩子的身体成长、身心发育、智力发育都有极大的好处。有研究表明,从小爱运动的孩子,身体素质更强、学习能力更强、性格也更优秀。
但具体什么年龄段适合什么运动?
孩子每天运动多长时间合适?
如何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很多家长却搞不清楚,甚至会给孩子做出错误的选择。
孩子的身体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运动要讲究循序渐进,在合适的年龄做合理的运动才是最正确的。
0-10岁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运动能力是什么样的;
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最适应的运动项目是什么;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正确孩子的大运动能力;
孩子运动机能的各项发育过程
一、孩子运动能力发展的四个阶段
1. 0-2岁 “幼儿期”
这个阶段的宝宝,神经系统正在发育,一些基本的运动机能正在形成。如:爬、走、抓、打、推、眨眼、摇头、说话、做出各种表情等等。所有这些最基本的能力都将成为孩子今后智能、体能的发展基础。
这阶段宝宝下肢的支撑力量非常弱,因此训练时要注意控制游戏时间,避免宝宝过度疲劳。家长也要及时鼓励和赞扬宝宝,注意调动宝宝参与游戏的兴趣,让宝宝获得更多的乐趣。
2. 2-5岁 “早儿童期”
这个阶段孩子的运动能力开始发展到最基础的运动。这些能力包括:跳、跑、踢、抛、接、滑动、转动等等。这些看似很简单的动作,却是孩子今后运动能力和智力能否进一步正常发展的重要基础。
宝宝在5岁左右投掷能力就会有良好的发展,能逐渐学会投掷时挥臂、摔腕动作,动作较有力、较协调,投掷的距离也较远,投掷的方向掌握较好。
常见的投掷活动是一些自然、简单的滚、抛、掷动作。比如,用沙包或豆袋练习投筐,或投入某个固定的容器内。筐或容器的距离不宜太远,让孩子能把沙包投进去。
3. 6岁 “晚儿童期”
这个阶段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儿童体育运动阶段。这个时候,孩子们会参加到各种儿童体育运动中去,如足球、舞蹈、跆拳道等等。
儿童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成人的项目不同,其竞争性,激烈性都不是很强。但科学的儿童运动训练, 可为孩子运动机能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如,在足球运动中,孩子的跳、跑、踢、抛、接、滑动、转动等能力,可以得到综合的运用和发展。使手、眼、脑、四肢、肌肉、神经、心理得到平衡的发展。
4. 6-10岁 “少年期”
这个阶段孩子的正常发育水平应该是走向“特殊运动机能发育”的阶段, 即培育特殊运动才能阶段。
二、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规律
1. 从上到下
宝宝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的动作,其次是躯干,再次是四肢,最后是手和脚。
任何一个婴儿在身体动作发展过程中,总是先学会抬头,然后是翻身和坐,接着是使用手臂,最后学会使用手和足部运动,直到能够直立行走。所以宝宝从上到下的发展顺序是基于生物基础的(颈屈、胸屈、腰屈)
2. 从近到远
由近到远是指以身体中部为起点,越接近躯干的部位, 动作发展越早。
以上肢动作发展为例,肩和上臂的动作首先发展成熟, 其次是肘、腕,手、手指的动作发展最晚。
3. 由大到小
由大到小指的是宝宝先学会由大肌肉收缩引起的大幅度的粗大动作, 之后才学会由小肌肉收缩造成的精细动作。
4. 阶段性
宝宝大运动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阶段性指宝宝每个动作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间范围。例如,我们常说:3 翻、6 坐、8 爬,就是指这个动作出现的时间范围。
5. 连续性
连续性就是指动作的发展是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例如:从仰卧到翻身,从翻身到坐,从坐到站等等。前一个动作是后一个动作的基础,后一个动作是前一个动作的继续。
由于神经系统的成熟有一定的顺序,肌肉活动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那么动作的发展必然遵循这个顺序。没有前边的动作,就不会有后边的动作。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凡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