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易得的病害(小麦病害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导语: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三种病害,来了解一下它们的特性和防治方法!
小麦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从南到北都被广泛种植。在小麦的生产过程中,有些病害对小麦的危害特别严重,轻则会造成小麦大幅减产,而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小麦的绝收。重要的是这三种小麦的病害一旦错过了最佳防治期,基本上就无药可救。
这三种小麦的病害分别为小麦全蚀病、小麦纹枯病和小麦根腐病。它们对小麦的整体危害性极大,就目前对这三种病害的主要解决方法都是以预防为主,而一旦发生了以后,就算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也会对小麦产量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一:小麦全蚀病的特点与症状
小麦全蚀病在一些地方都被称为小麦黑脚病、小麦立枯病等。小麦全蚀病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土传病害,它能够对小麦造成非常大的损害的病害,小麦全蚀病在小麦的整个生长期里都有可能发生。发病的小麦根部叶子呈黄色,分蘖减少,整株小麦比较矮,如果将小麦拔出,就会发现小麦的根和地下茎呈黑色,严重时还会造成整株死亡。因为小麦全蚀病在小麦灌浆到成熟期表现尤为明显,严重的影响了小麦的产量。目前市面上还没有抗小麦全蚀病的品种,所以只能通过预防来防止小麦全蚀病的发生。
小麦全蚀病引起的白穗
二:小麦纹枯病的特点与症状
小麦纹枯病又称立枯病、尖眼点病,是属于小麦常见病害之一,小麦纹枯病也是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当小麦发生纹枯病以后,一般能让小麦减少10-20%,严重的会造成小麦减产50%左右,更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小麦的绝对,所以对小麦纹枯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小麦不管在什么生长阶段都有染上纹枯病的可能性。
小麦纹枯病的植株
小麦刚播种的时候如果染病,芽鞘受侵染变褐,继而小麦出现烂芽枯死,不能出苗;在小麦3-4叶期染病,小麦叶鞘上呈现中央灰白、边缘褐色的病斑,严重时因抽不出新叶而造成死苗;小麦返青拔节后染病,会造成小麦出现花秆烂茎的现象;小麦孕穗期染病,会造成小麦主茎和大分蘖常抽不出穗,形成“枯孕穗”。有的虽能抽穗,但结实率低,籽粒瘪瘦,形成“枯白穗”;在小麦扬花期以后染病,会造成小麦茎部腐烂,后期极容易出现倒伏的现象。
小麦纹枯病的植株
三:小麦根腐病的特点与症状
小麦根腐病是以侵染根系为主,近地端和地下茎结处呈褐色或黑色病斑,逐渐扩大导致黄叶、枯叶、烂根甚至死苗死株,是常见的土传病害的一种,病害不治也会有扬花结穗的情况,但产量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小麦根腐病是由于小麦根系遭受真菌病害导致的,造成原因多由于重茬种植、种子带菌、施肥不当等原因导致病害的发生。
小麦根腐病对小麦的种子、幼芽、幼苗、成株根系、叶片、茎和穗都可受害,出现症状复杂多样。幼芽和幼苗感染根腐病后种子根变褐色,幼芽腐烂不能出土。出土幼苗近地面叶上散生圆形褐色病斑,严重时病叶变黄枯死;成株根上的毛根和主根表皮脱落,根冠变褐色。茎基部出现褐色条斑,严重时茎折断枯死。叶上初生许多黑色小点,后扩大呈梭形,中部枯黄色,周围有退绿晕圈。病斑两面出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上病斑相连时,叶片枯死。
发生根腐病的麦子
四:防治方法
可能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这三种非常常见的小麦病害都是典型的真菌类土传病害,而且这三种病害对小麦的产量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对于土传病害而言,永远都是防大于治的,如何进行预防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1、预防方法: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合理的进行轮作,对土壤多施用有机肥调节土壤;加强小麦的田间管理,发现病株后及时对病株、病叶、根与周边的杂草进行清理并焚烧处理;合理的进行密植,控制小麦田间的透光度和通风;在小麦播种前进行有计划的药剂拌种,可选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或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60%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照药种比1:200-300拌种,即可有效防治以上几种病害。
2:补救方法:如果在播种前没有对麦种进行药剂拌种,小麦拔节前是防治以上这三种土传病害的补救时期。当出现病害症状后,可以选择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12.5%烯唑醇1000倍液,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对以上几种病害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里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