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在家话多在外话少怎么回事(在外面话很多在家里却不说话)

导语:在家是话唠,在外无论怎么问都不答,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该怎样做

孩子在外面死活不说话

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前几天带着他去幼儿园试听,整个过程都很专注,可无论老师怎么启发他,Q他,给他互动唱歌,我家孩子就是不说话,明明那些歌、那些问题他都是会的,可就是不说不唱不配合,让我在一旁看着干着急~~

一位3岁孩子的宝妈发来了这样的问题。

假如你家也有个内向的孩子,相信类似上面的情况,你也经常会遇到:

小孩子在面对不太熟悉的人时,特别容易害羞,无论是与同一楼栋中的邻居打招呼,还是与好久不见的朋友寒暄,或是兴趣班的老师提问,小孩子总会低着头,嘴巴闭得和蚌壳一样,对方越是问得勤,他越是拒绝去回答。

明明就是些很日常化、很简单的问题,而对方也是怀着善意与友好来问的,为何就不肯回答一下呢?即使孩子自己也知道,不回答问题不仅不礼貌,而且还会让父母失望、尴尬,甚至有时候还会得到训斥,纵使后果如此严重,孩子在下次依然还是不会选择大方、主动地回答问题。“回答个问题而已,有这么难为人吗?”,许多父母都会这样想。

假如你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家长,一定搞不懂“内向、害羞的小孩子,究竟是哪里有问题”。不过没关系,下面就让从小害羞到大的我来为你剖析一下吧。

内向、害羞的小孩子为何在外面不敢说话

性格内向的人,并不是做不到愉快地与人社交,只不过在面对自己不熟悉的人时,心理负担是很重的,因为内向的人情感特别的细腻丰富,所以总是情不自禁的生出许多“内心戏”:

一方面怕自己表现得不好,说错了话,伤害到了对方。

例如:在我小时候,有次与妈妈的朋友炫耀家里新添的一个物件,我说的正起劲儿,就被我妈瞪了,在朋友走后,又被妈妈训“没礼貌、乱说话”,听了我也是特别地委屈。

正所谓童言无忌嘛,小孩子说话没深浅,一不小心就会触及到一些禁忌的话题,一得意忘形就容易语气不够礼貌、不尊重人,就像当众谈论家里的隐私,谈论屎尿屁,模仿大人的腔调说话搞怪,说话没大没小……使场面变得异常尴尬,而此时的父母往往会立刻训斥孩子:“闭嘴,没有一点礼貌”!!长此以往,在情感上比较敏感、脆弱的孩子就会发现:自己好像很容易说错话伤害到他人,但自己又搞不太清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些什么样的话会伤害到对方”,所以孩子在心中就逐渐有了“少说为妙”的想法。

另一方面怕自己说的不对,遭到对方的嘲笑与伤害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去厂里等妈妈下班,妈妈的同事就和我聊天,其中一个阿姨问我:“你觉得你们班里的哪位男生比较好?”,我就老老实实的告诉她:“有几个男生都不错,学习都挺好的”,阿姨继续问:“他们中你喜欢谁?”我回答说:“他们学习都很好,这不太好选”,话音刚落,周围就一阵儿哄笑,正当我觉得莫名其妙时,那个阿姨就又问我:“那如果必须得选一个,你选谁”?我考虑了一下,认真地回答说:“选那个谁谁谁吧,他不仅学习好,篮球打得也很好”,结果阿姨们笑得更大声了。我不知道她们是在笑什么,但能隐约觉得她们是在取笑我,于是就觉得特别窘迫​,等下次她们再问我问题我就不想回答了,甚至连去厂里等妈妈也不想去了。

以上这2点顾虑,可以说是性格内向的孩子的心魔,使他们不敢开口答话。当然,在长大了之后,我们学会了说话的艺术,学会了礼貌与尊重,当然也学会了虚与委蛇,说些圆滑的场面话,自然可以克服以上那2点的担心。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他还没有能力去搞清楚——说什么话是好听的、是礼貌的,而什么话是令人尴尬的、不合适的,所以那些情感丰富、脸皮薄的孩子,就会越来越倾向于少说话或不说话,以免“错从口出”。

而孩子之所以在家中、在熟悉的人面前愿意说,是因为相对私密的环境及熟悉的人会使孩子具有安全感,他知道在这些人中、在这个环境里,自己无论说些什么话都是会被包容的,既不会伤害到他人也不会被他人伤害,这就消除了孩子不愿说话的2个疑虑。相反,一接触到比较陌生的人或到了陌生的环境,孩子就会进入到戒备的状态,因为不确定自己的话会不会有问题,所以就会选择不说了。

孩子为何不能勇敢一些,多说说多试试

你或许会问了:“这孩子难道就不能勇敢些,多说说多试试,之后不就知道该怎么说了吗”!

理是这么个理,但孩子其实缺的就是这个“勇敢”的动力。

打个比方,假如给你2个按钮,你可以随便挑1个按,按对了不会有任何的事,按错了会被电击3下,若是选择不按,则要被电击1下,你是选择按还是不按?

电击是很痛的,但选项更是让人无所适从,对于相对保守的人来说,与其要顶住来自纠结与恐惧这2方的压力来做选择,那还不如稳妥的逃避,接受折中的惩罚更让他舒服些。

来自陌生人的问话,其实就是给了孩子这样一种选择的情境:说话说对了,你是理所应当;说错了,则会被嘲笑、被批评;假如不回答呢?最多就是被人吐槽两句:“这孩子呀就是害羞不敢说话”,也就这么混过去了。

内向的孩子情感很丰富,他们会特别害怕说错话后要面临的可怕场景,所以他们就选择“折中的办法”——选择不说话了。

所以你会发现有些小孩子,在与同龄人交流时并不会害羞,但一旦与长辈说话,则会局促不安,各种不想回答,这就是因为他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受到了太多的社交压力所导致的。

我从小与同龄的同学或朋友的交往沟通都是没有问题的,但一直到我上高中时,我才真正能以“自然得体”的姿态与长辈们打交道,在那之前,差不多就是个闷葫芦,别人问一句我答一句,不问我也不会主动说,完全是因为害怕“说错话”!

所以,面对小孩子在陌生人面前不想说话的问题,家长又该如何做呢

有2个途径:

第一,想办法把陌生人变成熟悉亲近的人

之前我家孩子在听试课的时候,基本也是一言不发,看起来还有些胆怯的样子,但等上了几节课后,就敢和老师谈笑风生了。没别的技巧,就是混熟了,没那么不紧张了,不怕说错话,也就敢说了。

假如想要在短时间内将陌生人变得熟悉亲近,又该怎么做呢?

那就需要家长热情地、郑重地向孩子介绍一下这位朋友:“这位是某某阿姨,是妈妈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这位阿姨不仅人好,还特别喜欢小朋友了,她得知你可爱听话,这次还专程来看你呢!”

这样一介绍,关系就迅速拉近了,孩子就更容易放松,敢于说话了。

第二,在平时给孩子提供宽容、鼓励的社交环境

什么是“宽容、鼓励的社交环境”,那就是另外一个关于选择“按键”的场景了:选对了给个大奖励;选错了,给个小奖励;不选,没有奖励也没有惩罚。

只有在这样的选择场景下,才会激励孩子不断地敢于去说话去试错。

之前在去幼儿园试听课时,有位老师就特别会营造这种环境——孩子若是答对了问题,老师会给予他一顿花式夸奖,就算是答错了,老师也会鼓励他说:“这个答案很有趣,我们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 “距离正确答案很接近啦”,当然也有孩子吭哧半天没回答上来的,老师也会很理解地说:“你或许还需要再想一下,是吗宝贝”。

总之,无论孩子把问题回答成什么样,对面都会有友善的回应在等着他。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孩子是内向还是外向,都很自信且敢说话。

结语

所以,想要内向的孩子敢于说话,父母就要有更包容的心态去鼓励他多说,只要说了,无论是对是错,都夸奖他,随着孩子的长大,社交能力的加强,他自然可以变得落落大方。

当然了,在平时遇到尴尬场景时也不要当面训斥孩子,要在之后与孩子好好解释——什么样的话题在什么情况下不能说,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话不礼貌。在与孩子说话时也要以身作则,使孩子能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社交技巧。

希望这一代的孩子们,都能够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美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