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黄帝为什么叫黄帝(黄帝叫什么名字)

导语:想过没,黄帝干嘛叫黄帝

黄帝为什么叫黄帝(黄帝叫什么名字?)

黄帝,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想过没,黄帝干嘛叫黄帝。

黄帝是姓黄吗,不是。其实,答案很简单。只是上来就公布“谜底”,许多该说的话也没法说了。

那就后面再说“黄帝干嘛叫黄帝”。

谁最早记载黄帝

很可能,民间早就在谈论黄帝了。

但落于文字,目前所知,最早的是“陈侯因咨镦铭”。

此铜器原为私人所藏,现在的下落不明。外人只能对铭文拓片进行研究。

金文释读是蛮麻烦的困难事。上个世纪初,关于“陈侯因咨镦铭”文的争议,就已经不少。

首先争论的,是“陈侯因咨”这个人名。

陈侯,没啥大的争议。西周建国,封原在胡襄城的虞满胡氏到陈国,等级是侯爵,为陈氏,号胡公,即胡公满或陈胡公。古时,陈、田不分,所以,陈侯亦为田侯。

陈侯传了很多代,现在说的这个陈侯具体指谁?

丁山和日本学者高田忠的意见广泛被学者们接受——这个陈侯,名“因咨”;金文“咨”字写法极其复杂,高田忠考证,此字实为古体“齊”字。因此,陈侯因咨,当为“陈侯因齐”。齐国因此得名。

这个人,生卒为前378-前320年。原为侯,前334年与魏惠侯会盟徐州,相互称王,史称“徐州相王”。从此,陈侯因咨(齐),成为齐威王,魏惠侯成为魏惠王。

齐威王以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作军师,使齐国很快成为战国一雄。

陈侯因咨镦,制于徐州会盟之前,就是公元前334年之前。

对铭文中第二个重要争论,是“堇啻”二字。

孙怡让称,这两个字“其义未详”。郭沫若说是“瑾嫡”。

徐中舒写了《陈侯四器考释》一文考证。随后,丁山写了《由陈侯因咨镦铭黄帝论五帝》一文赞成,他俩都说,“堇啻”这两个字就是“黄帝”。

若干年后,郭沫若写文,承认自己原先的解读不对,转而赞同徐中舒的意见。

陈侯因咨镦铭文中说,陈氏的高祖是黄帝。高祖就是远祖。

比齐威王在位稍晚成书的《国语》,讲到了黄帝帝系,与陈氏所述相近。

或成书于战国末年的《世本.帝系篇》的记载,与《国语》大致相同。

古时,天子的传承称“帝系”;诸侯的传承叫“世系”。这是《史记》分为本纪和世家的主要根据。

对陈氏世系的记载,《史记》的《陈杞世家》和《田敬仲世家》最为详细,大的脉络,与陈侯因咨镦铭所说一致。司马迁说,他依据的史料,主要有孔子的《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春秋》、《国语》。再加上他做的田野考察。

由此可知,战国中期,黄帝已被认作是人族先祖了。

神话中的黄帝

比“陈侯因咨镦铭”稍晚,黄帝的众多神话,已经见诸文字了。

这就是《山海经》。

关于《山海经》的成书,汉代刘歆说,是大禹和伯益写的。后世无数人否定了这个说法。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说这本书基于西周早年周王室搜集的舆图,作为宫廷档案保存,后来泄露于外,很可能是王子朝奔楚的时候带走的;在楚地又吸收了西南的民间传说和文化,然后由齐国的邹衍及后学整理成书。

如果确为如此,《山海经》成书当在战国中期偏后。可以作为旁证的是,这个时期的庄子和屈原,都大量引用了与《山海经》相同的神话传说,包括许多黄帝的神话传说。

还有一个旁证,是《穆天子传》。这部书成于战国中期偏后当无疑问。书中,以采用了不少与《山海经》类似的神话,比如,穆天子在昆仑山拜谒祭祀黄帝“故居”。

《山海经》中的黄帝,是有神性的。

例如讲到黄帝大战蚩尤,《大荒北经》、 《大荒东经》说,有座系昆之山,住着一个穿青衣的人,叫“黄帝女魃”,是黄帝的女儿,秃头无发,模样奇异。蚩尤攻打黄帝,黄帝命令能施放雨水的应龙,张开双翼,在冀州之野进攻蚩尤。应龙使出蓄水行雨的神通,蚩尤就请风伯、雨师,纵起狂风暴雨应战。黄帝叫女儿女魃下到凡间,狂风暴雨立时停歇,于是生擒了蚩尤。战争结束后,应龙不能回到天上,只好杀了蚩尤与夸父,然后居到南方的深山大谷中,南方从此多雨。女魃也破了功力,不能返回天上,可是她住的地方就不再下雨,成为一片干草。黄帝知道后,把女魃安置在赤水之北,可是她常常逃出来,人人害怕。因此要驱逐旱魃,就要先清理水道,疏通沟渠,然后祷告:“神啊!回到你赤水之北的老家吧!”

《大荒东经》说,东海中的流波山上,有一只叫做“夔”的怪兽,似牛,黑身,无角,一足,能够自由进出海水,出入时必随狂风暴雨,麟甲闪光如日月,吼如暴雷。黄帝捉到它,剥其皮蒙军鼓。又在雷泽捉雷兽,抽其大骨,以为鼓槌。于是鼓响震天,远闻五百里,声威大振,加上应龙女魃,把蚩尤及一干帮凶赶尽杀绝了。

黄帝除了“始以武功一海内”,实现统一的功绩之外。《山海经》还记载,内地和边疆,多为黄帝后裔。

比如,说黄帝的六妃嫘祖,繁衍了昌意一支,且有颛顼继立为帝。

《大荒北经》说——

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穀北海之渚中。有人,人面鸟身,珥两赤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强。

又有无肠之国,是任姓。

任姓,为黄帝异姓子之一。史称,黄帝异姓子十一,依次为酉、祁、已、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如此说,儋耳国和无肠国,均为黄帝的远裔。

《大荒北经》还说——

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

苗龙亦应属异姓之子,何姓不详。白犬有牝牡,是说一个部族分成两部制的现象了,应为以犬为图腾。

《大荒西经》说——

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此支也不明姓氏。但北狄也应属于“犬”部。一是黄帝部落大概即起于西部;二是黄帝的异姓之子多远居于边区。

《海内经》还说——

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这是讲,鲧禹系的祖先亦为黄帝。

在神话传说里,黄帝也是被作为人族祖先的。

黄帝干嘛叫黄帝

《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干嘛叫黄帝?

《五帝本纪》又说:轩辕“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这是说,按照“五行”的土、金、水、木、火,少典之子轩辕氏属于“土德”,土尚黄,于是称黄帝了。

同理,神农氏排在轩辕氏之前,轩辕称黄帝,“土”往前是“火”,神农为“火德”,所以称“炎帝”。

看起来很简单。

但学者们另有说法。

第一个说法,“黄帝”实为“皇帝”的变字。

《易.系辞传》云——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而《风俗通义.声音篇》则曰——

皇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亦云——

周人之王,尚推神农为九皇,而改号轩辕,是为皇帝。

清末学者崔适,专门论证了此事,说,皇、黄古本多通用。《国语》称苗贲皇,《说苑》作苗贲黄;《逸周书》说吉黄之乘,《说文》言吉皇之乘;《吕氏春秋》云丑不若黄帝,毕沅《校正》注皇黄古通用。

第二个说法,古时“皇帝”指“上帝”。

康有为等考证,金文里,包括《吕刑》中,“皇帝”与“上帝”为互文。

《山海经》的黄帝神话,前面已经讲过了。

《庄子.至乐篇》曰——

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

《天地篇》云——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

《大宗师》说——

夫道,……黄帝得之,以登云天。

韩非的《十过篇》——

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沥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

《大戴礼记.五帝德》说黄帝——

时播百谷草木,故教化鸟兽昆虫,历离日月星辰,极田土石金玉。如非上帝,夫谁能历罗日月星辰耶?

法国汉学家马伯乐说,对于中国东西古民族,上帝原来是专名。春秋战国之际,开始转为人间古帝,上帝再无专名,于是泛称为皇帝。然后又变字为黄帝。

黄帝之称为黄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胡适说,古时的先民们,通过对世间万物的观察,逐渐产生了阴阳和五行等朴素的哲学观念。

相对应的,也逐渐形成了代表五行的“五帝”概念。

《孔子家语.五帝》云——

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凡五正者,五行之官名,五行佐成上帝而称五帝。

银雀山汉简本《孙子兵法》——

黄帝南伐赤帝,……东伐青帝,……北伐黑帝,……西伐白帝,……已胜四帝,大有天下,……以利天下,天下四面归之。

《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均说到黄帝为中央之帝,其神后土。“后土”,指管辖的地域。所以,皇天后土,或者黄天后土,成为后人一个惯用说法。

《淮南子》曰——

中央之极,……黄帝后土之所司也。

黄帝居中,四帝分辖四方,于是有了颜色。青帝居于东方,也代表春;赤帝居于南方,代表夏;白帝居于西方,代表秋;黑帝居于北方,代表冬。

黄帝居中,代表后土,因此为黄色。

“五帝”本为上帝天神,后来过渡为人族古帝,但颜色保留下来了——赤帝为炎帝;上帝皇帝为黄帝。

黄帝尚黄,这个说法,在战国中期偏后,又被齐儒邹衍的“五行终始说”固定了一下。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邹衍看到许多国君奢靡无德,争王称霸,于是写了十余万言的书,阐发阴阳五行理论,大致的意思,是说你们这些人瞎争也没用,奢侈排场更不好,帝王将兴必有征兆,这就是“五行终始”的循环往复。

比如,黄帝土德,尚黄,有相应瑞兆;禹是木德,就草木旺盛;汤是金德,则金由山溢;文王火德,赤乌衔丹书于天下。

邹衍说,你们诸侯王公能不能成事儿,要认命。

邹衍或许出于好意,直接的结果,黄帝土德尚黄, 就进一步被确认了。

黄帝当为早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大首领

按照《汉书.律历制》推算,黄帝元年,是公元前的2698年。据说,他20岁即位,那就是生于前2717年。

总之,距今将近五千年。

但黄帝的功劳不小。

《世本》说,黄帝凿井、火食、华盖、冠冕、制药。

又说——

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城综六律而著调历。

《史记.五帝本纪》所讲黄帝的功绩,基本源自《世本》,多出来的,一是说黄帝“艺五种”——神农会种黍稷,黄帝多了三种,菽麦稻。二是说黄帝“获宝鼎”,应该是指金属冶炼技术。

就是说,黄帝,为后世的子民,发明和创造了最基本的技能和条件。

苏秉琦先生说——

三皇或类似三皇的说法应属后人对荒远古代的一种推想,并非真实历史的传说。而五帝则可能实有其人其事,所以司马迁著《史记》时径直从《五帝本纪》开始,而于五帝以前的历史则只字不提。

……

五帝的时代究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哪个时代,现在虽然还无法论定,但也不是毫无边际。……五帝时代之始,战争连绵不断。……从考古学文化来看,这是仰韶后期即大约相当于公元前3500年以后的事。所以五帝的时代的上限应不早于仰韶时代后期。

苏先生是从考古学发现的部落规模增大以及战争遗迹明显来判断的。

极有道理。

徐中舒先生是对黄帝有较全面的老学者。他对《史记》、《国语》、《世本》、《大戴礼记》、《五帝德》、《山海经》等古籍关于黄帝的记述均作了仔细考证,条分缕析整理了人族始祖黄帝的历史。

李学勤先生说:“五帝时代,可以说是史前时期和后来的时期交界的地方。”“黄帝是人文初祖,黄帝时代代表着文明起源的时代。”

苏秉琦先生说,中国的远古史有两个重大问题,第一个是如何从猿到人;第二个是如何从氏族到国家。

黄帝,当为远古时期的氏族部落酋长,或者是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即众多部落的“共主”。《史记》所说他先打败 “闹事”的诸侯,又打败炎帝蚩尤,天下归心,记载的大约就是这个过程。

如果黄帝确实生活于距今5000年左右,那个时候,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了约5000年。其时,农耕文明已然有了不小发展,各种制具工具、天文历法、制度文化皆具雏形。古人将这些成就归于黄帝的功劳,就很可理解。

西周开始,父系社会已很巩固,宗法制度基本形成。陈侯因咨说黄帝为其高祖,亦事出有因了。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碧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