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为什么是秋后处斩(秋后春前什么意思)
导语:为什么不是“春后处决”而是“秋后处决”呢?
文|陆以外
“秋后处决”,是我们看古装戏常会听到的一个词,那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不是春后处决也不是夏后处决,偏偏是秋后处决呢?
这其实是由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而决定的。在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了解理解有限,他们凡事信天意,信奉顺应天意。春夏两季是万物复苏生长茂盛的季节,而秋冬,特别是秋,秋至叶落,这是凋零的季节,景象肃杀。以此为名,古人即以为行刑的规律,待秋至霜降便是“手起刀落”时,故有“秋后处决”。
秋后处决形成习惯,从西周就开始了,但也仅是一个习惯,一直未成为制度,直至汉朝才成了一种制度。
汉后,秋后处决虽已为一种制度,除了战乱斗争那些不算,其实在皇权社会,太平盛世的一些处决也未必真的就非要等到秋后再做的,比如,隋先帝杨坚,就常在朝殿之上,随心情行刑,或杖或决,还曾因此被一些大臣直谏“勿违天命”,叫他不要随意违反自然天意。
除了皇帝心情好坏这个因素以外,类似谋反等这种大罪亦可不依“秋后处决”这一规定,可以立斩。
除了秋后处决,其实古代的行刑禁忌是蛮多的,如唐宋就明文规定,正月,五月,九月是为断屠月,即这三个月份是不可以行处决刑的。而对于日也有规定,每月的十斋日即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为禁杀日。
在当时,即使是谋反等这些重罪都不能在这些月日行刑。有类似规定的朝代还有明朝。
另外,在古代,国家在进行重大的祭祀活动期间,也是要禁止行刑的。
当然,在“秋后处决”之前这个时间段,后来还加入了诸如“复议”一类的步骤,以企减低“冤错案”,所以,“秋后处决”这个词语在内涵上的演变,其实多少还见证了古人在道德和法制上的进步历程。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荣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