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老年人逝世该怎么说话(老年人死亡后应享受的待遇)

导语:「英才文萃」|老年生活纪实:老年人逝世后该怎么安葬?

壹 · 原因 ·

老年人逝世后该怎么安葬,这是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尤其是老年人十分关切的一个问题。

谁都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必须好好安葬。但如何安葬为好,却各有千秋。由于思想观念不一,也就众说纷纭。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文明古国。我们的党和政府历来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包括死者安葬的风俗习惯。

各民族死者安葬的形式多样,历经世代,传承至今。概括起来,有水葬、火葬、土葬等等。就我们汉民族而言,人口集中的大中小城市除外,在广大农村最常见的是土葬。

在我地,解放以前,就有在姓氏宗族集中的地方,划拨族产或知名人士捐资的公用墓地,一般是山地,少则数十亩,多则几百千把亩,族人按辈分从上至下一排排安葬。

我们赤塘地域的钟氏,原有瑄公六房湾墓地,后有汉公陈家湾墓地,延至解放后的五十年代。

而陈家湾墓地在六十年代已毁,有后裔的坟墓,迁往各自的生产队山里,找不到后裔的古墓,其尸骨集中埋于他处。坟山一下开辟成了梨园。后来,又改成了稻田,分到了各户。至今,从末插过一蔸禾,反倒荒芜了。

就现代来说,谁家的老人死了,就葬于谁家的自留山。因此,到处可见坟堆,山山都是墓地。这就出现了一个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

前些年,大概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地曾经进行过殡葬改革,这本来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由于某些领导急于求成,搞一刀切,强行改土葬为火葬,适得其反,还闹出了不少笑话。有一位住在大山脚下的农民,他的母亲死了,为躲避火葬,竟然连夜将母亲尸体背上后山偷偷地安葬了,很久才被人发现。

至于城市里人死了,据我所知,虽然都是火葬,但火葬后的骨灰盒仍然是埋于墓地中,而墓地的价格越来越昂贵,致使一般市民负担不起。这就出现了一个死不起人,也葬不起人的现象。

贰 · 怎样办 ·

故此,老年人死后的安葬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的问题,而且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一场尊重科学与改变观念之间的思想斗争,切不可等闲视之,也不可千篇一律。

要解决好老年人逝世后的安葬问题,我以为,必须逐步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体恤民情,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安葬逝者,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安葬形式,传承几千年,已在人们心头脑中根深蒂固,企图一下子改变这种传统观念和民族习俗,那是不可能的,也是行不通的。像汉民族的土葬,前面已经讲过,曾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强制推行火葬,企图替代土葬,其结果不但没有如愿以偿,反而怨声载道,影响了党民关系的和谐,这就是一个教训,也是工作中的一种失误。

我也曾经大胆地试想过,我国在当今的出土文物中,好大一部分来自墓葬。如果没有古代的土葬,而统统是火葬的话,哪能有如此多的出土文物?这证实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灿烂的文化,逐步发达的科学。其实,这就是一部历史教科书,人类的文明史,民族文化的灿烂史,见证着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古国文明的辉煌。从这点来看,土葬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话不能说得太绝了!

第二,建设公用墓地,控制用地价格。

像解放前的姓氏宗族那样,开发荒山野地,以行政村或生产组,最好是人口集中的自然村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作出具体规划,建立新型的公用墓地,改变乱葬坟地和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

同时,根据市场行情和各地实际情况,要严加控制墓地用地价格,遵循便民利民,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价格合理,就近安葬,改变死人不起,安葬不起的现象。

第三,宣传科学思想,进行殡葬改革。

火葬,是人类一种先进的安葬形式。但用火葬替代土葬等安葬形式,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不是一个指令一句口号就能如愿以偿实施的。

其一,大力宣传科学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用新的思想观念替代旧的传统观念,以理服人。

其二,建立在人们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使之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切不可强迫命令。

其三,以典型引路,宣传本地的先进人物,最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其四,落实好各项奖励措施,除已实行的国家公务员的奖励政策外,广大农民也应有相应的奖励机制。

总之,逝者安葬也是国计民生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切不可等闲视之,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愿我们的老年朋友,能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养,也老有所葬,真正体现出人生的价值,也更显示出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国度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思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