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常见的5个姓氏若你是其中之一(常见百家姓)
导语:百家姓中常见的5个姓氏,若你是其中之一,很有可能是匈奴的后裔
匈奴,是战国时期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一带的游牧民族,其强盛于西汉、衰落于东汉。匈奴的奴隶制政权在大漠南北延续了大致三百年,经过无数战乱和政权更迭,一些离散的匈奴人又陆陆续续建立新政权。
在我国历史上,匈奴人一共活跃了近二百年,直至南北朝末期才在我国史籍上渐趋消失。三国时期,大批胡人内迁,到了西晋的八王之乱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着西晋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
在这其中,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部落为主,这些部落建立的大小政权导致了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然而,无论历经怎样的分裂,国家还是会趋向内部整合。
正所谓“分久必合”,经过了长期的融合,终将诞生出一个胡汉统一的王朝政权。当然,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加快,随之而来的就是汉族人各方面的改变,文化、习俗、甚至是姓氏。
匈奴的起源和发展匈奴算是起源较早的民族之一,主要活跃于两汉时期,《史记》是最早记载匈奴历史的史书,主要集中在《匈奴列传》中。
关于匈奴的起源,《史记》中的说法是匈奴人始祖乃夏朝人的后裔,司马迁认为匈奴人也是炎黄子孙,与汉人算是同宗同源。
秦末汉初时期,匈奴逐渐强大控制西域,还屡次进犯,对西汉政权造成了极大威胁。因而,西汉由于屡受匈奴侵扰,与之进行过多次战争,初期总是处于劣势。
到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国力都大力提升,对匈奴从先前的保守防御开始转为主动进攻,但是还是败多胜少。匈奴虽然好武善战,但毕竟是以畜牧业游牧经济为主,经过长年征战国力也损耗了不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国力由盛转衰,到了汉昭帝时期,匈奴开始缓和与汉的敌对关系。既然想要停战修好,那就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对方传达诚意,联姻自然就成了连接两国友好和平的桥梁之一。
汉朝公主和亲匈奴的例子屡见不鲜,公主远嫁也的确很好地维持了两国的和平,匈奴与汉朝保持友好关系达三十多年,直到王莽篡汉,战火再起。
此后,匈奴发生内乱分裂为两部,附汉称臣的一部分匈奴人称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分裂后的南、北匈奴,不断融入各民族之中,“五胡乱华”及南北朝时代是匈奴在我国历史舞台上的最后一场演出。
匈奴人与汉姓魏晋南北朝时及以后的杂胡,大多是不断分解的匈奴族与其他各族融合的结果,且大多数都融合到中原汉族之中,与中原汉族发生密切政治经济联系的匈奴人,更是不可胜数。
有意思的是,在汉化的过程中,姓氏的汉化成了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前文提到过,匈奴活跃于两汉时期,因此两汉时期匈奴人与汉人的联系还算比较紧密。
对于归顺、臣服、向汉朝示好的匈奴人,汉朝皇帝会赐姓以示嘉奖,而对于大汉来说,“刘”作为国姓无疑是最尊贵的了。十六国时期列国之一的前赵,就是由匈奴贵族刘渊建立的政权。
其父及其祖父都是归顺中原朝廷的南匈奴,因此受到重用,且刘渊即位更是以 “复汉”为名。除了“刘”,匈奴后人的汉姓还有“王”姓。
后秦汉阳太守王伏仁的孙子,北魏时期名臣王真保,本姓虚连鞮氏,字真保。他就是匈奴人,属匈奴休屠部,却与其祖辈、父辈一直留在中原为官。
西汉时期有一著名匈奴族政治家,名叫金日磾,他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父亲被杀后与母亲随浑邪王降汉。金日磾为人笃厚谨慎,很得汉武帝赏识,刘彻对金日磾及其母亲、儿女都恩宠有加。
武帝临终时,他与霍光等同受遗诏,为汉昭帝四大辅臣之一,尽心辅佐汉昭帝。昭帝初年,金日磾病逝,汉昭帝下令厚葬他,还赐谥号为敬侯。
据班固的《汉书》所述,汉武帝以休屠王作金人祭天,故赐姓“金”。在陕北,有一郝氏部落与匈奴大量内徙有关,郝氏家族“望出自西衢国”之匈奴,在陕北大地活动二百余年,族类繁炽、可谓望族。
尤其是在陕西延安市延长县发现的郝伏愿墓志,更是陕北“郝”姓出自匈奴郝氏有力的历史佐证。此外,匈奴王赵安稽于汉武帝时期偕相国桀龙归附汉朝,受礼遇、封昌武侯,可见“赵”也是匈奴人的汉姓之一。
百家姓中这较为常见的五个姓氏,都与匈奴还是颇有渊源的,当然除了这五个,还有很多其他姓氏,如“乔”、“卜”、“韩”等也都是匈奴人的汉姓,但人数都比较少。
民族大融合我国历史上,经历过数段民族融合的时期,也有越来越多的非汉族人迁徙至中原地区居住,归顺中央朝廷,与当地汉人共同生活。
因此,除了改汉姓,胡人和汉人在语言、饮食及着装文化和生活习俗等方面都逐渐步入融合的状态。
除了匈奴,鲜卑族也是一个不断南迁的北方古老民族,历史上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北魏孝文帝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汉化运动。
除了迁都、改革官制,孝文帝还为鲜卑贵族赐姓,如“元”、“穆”、“陆”、“贺”、“楼”等,孝文帝拓跋宏就给自己改了个汉名叫元宏,班定姓族,鲜卑贵族与汉士族得以进一步结合。
历史上,有很多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用武力征服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但却不得不被汉族更高水平的文化所征服,从中吸收汉族文化的精华以促进本民族发展、巩固封建统治。
同时,汉民族也从中吸收了其他民族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使自身发展更为完善。这种民族融合的进程使各民族间不断交流,我们才能具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与民族情感,懂得民族间的尊重与友爱。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本文内容由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