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女性究竟拥有多大程度的选择自由度呢(女性自由体现在哪些方面)

导语:女性究竟拥有多大程度的选择自由度?

20年前,也就是在本世纪初,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与其好友心理学家信田小夜子展开了一场关于日本女性当下现实处境的深度对谈,《身为女性的选择》便是基于这场对谈内容整理而成的。

虽然谈话的背景是在20年前的社会语境下,但书中很多观点和论述在当下看来依旧熠熠生辉,具有指导意义。

上野老师称这场谈话是一场直白露骨、大胆激进的“Locker–room talk”,就连本书译者也声称,因为很多内容直译过来过于露骨和偏激,所以只好对部分语言进行改良后才能定稿。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止一次的想起了前段时间在网络上引发舆论海啸的“北大宿舍聊天”对话“上野千鹤子”事件。当时网上骂声一片,但我认为那场对谈虽不甚理想但不乏有一些亮点和值得肯定之处。

或许因为当下关于女性和女性主义以及男女关系等相关话题过于敏感,所以当这样一种同性之间的“Locker–room talk”被置于公共视野中进行公开讨论时,各方利益观点的交织与碰撞下不可避免地引起一场惊天震地的舆论风暴。

其实从《身为女性的选择》中也可以看出,作为对谈对象之一的信田小夜子,在对话中也是经历了从有所保留和逃避到逐渐敞开心扉敢于剖析自我的一个蜕变过程。相同的文化体系和相似的人生经验,为两位老师的平等自由对话奠定了基础。因此相较于“北大宿舍”那场争议较大的对谈,《身为女性的选择》明显要有意义的多。

本书以女性主义视角展开,谈话的内容涉及到爱与性、婚姻、独立、男性、母女关系和家庭暴力等话题。

探讨两性关系中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时,上野老师提到,有的男人跟任何女人都能发生性行为,这种人将女性完全符号化了。换言之,就是其内部拥有某种恋物癖式的机制。拥有那种机制的男人是男性的代表,与之相反的男人不得不保持缄默,因此他们在个体性上一直是沉默的。

此处我产生了一个疑惑,“他们在个体性上一直是沉默的”,此处的“他们”指的是“与之相反的男人”,还是所有的男性?如果说是指“所有的男性”,是不是就表明父权制下的男性只具备群体性特征,而其个体性是模糊甚至缺失的。

再延伸一点。也就是说父权制下的男性也被符号化了,这是一种去个体性的符号化。当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父权制下男性标准的统一,巩固男性地位。与女性符号化的目的不同,男性符号化是为了保障其在两性关系中享有支配地位。

这是我读过的第五本上野老师的书,我先读了《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和《厌女》,这两本书应该算是最难啃的两本,尤其是《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当时读得云里雾里的,所以不得不在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后又回去翻读了一遍。

我认为像是《身为女性的选择》或是《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这种以现实话题切入、以深度对话的形式展开来探讨女性与女性主义的书,更适合作为了解上野千鹤子女权思想与实践的入门书,与《父权制》和《厌女》相比较其话题更有趣,内容更易懂。在阅读积累提升后,再回头读理论性更强的书籍往往会事半功倍。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