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楼的营造技艺有哪些(客家土楼的三种典型)
导语: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上)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上)
永定客家土楼的建造工程,一般要经过择址、设计、筹备、施工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可先可后,建楼主人在顺序上可依实际情况灵活实施。
福裕楼
一、择址 择址包括选择建筑土楼的地址、楼基的坐向和楼门的方向,同时兼顾同宗同族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等。 选择楼基的坐向。坐,指楼基的位置。选择楼基时特别讲究“座要对龙,门要对水”,强调“四看”:看“龙势”,即楼基背后山脉的走势,后山林木茂盛、山势蜿蜒起伏如行龙才显得有生气;二看“地势”,即楼基相对要高些,开阔、平坦、干燥些;三看“来水”,即水流的走向,楼前入水口可以有干流和几条支流汇集,象征财源广进;四看“出水”,即“来水”的去处,出水口忌多,否则财富就会多头流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朱雀,后有玄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古代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星宿的名称,意思是楼基的左右两边要有山丘辅弼,前面有流水蜿蜒,后面有山峰耸立。至于低洼、潮湿、有“窠煞”的山谷入口处则历来为楼主所不取。 向,即楼基的方位。楼址选好后还要用罗盘确定待建土楼的方向,从而定出待建土楼的中轴线。而中轴线一经确定楼主就可以凭着自已的心意设计、建造出或圆或方的土楼。 如果楼主只有一个地块,就把勘察的重点放在确定土楼的中轴线上。土楼的中轴线乃至坐向与一年四季的风霜雨雪、日出日落、酷暑严寒等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与土楼民生也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土楼通常选择在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的地方。这样,一是冬季的北风不能穿堂入室、横冲直撞,且日出偏东南,日落偏西南,从早到晚日照时间达到8个小时以上,温暖宜人;二是夏季日出偏东北,日落偏西北,照射北楼庭院空间的时间较短,可以使居民感到凉爽舒适。 除了地形地貌、水流的走向外,能够影响土楼坐向的因素还有:本村大部分土楼的坐向、周边土楼的情况和楼主的要求等。 客家先民初到永定时,由于地广人稀,坐北朝南的楼基好找。随着人口增长土楼数量增多,符合上述要求的楼基就不好找了,于是,人们便开始人为地“制造”,如在村口栽上竹、木等,使土楼建筑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协调起来。永定金丰溪流域的山村居民,还创造了封闭的圆形土楼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把四面八方三百六十度角全部纳入居住空间,它用高大的承重土墙作围护结构,还利用东西方向日照和房屋间距来调节气候,改善居住环境,以弥补方位上的不足。 选择楼门的方位。永定客家人中流行着“千斤楼门四两屋”的说法。在一般情况下,楼门的位置都在中轴线上,并且就是整座土楼的前大门(如湖坑镇洪坑村振成楼)。但也有不少例外,当土楼的正前方不远处就是河水时,就会用罗盘“校准”方位先筑一道围墙,然后将楼门的位置确定在楼外的某个既迎着水流而又偏离中轴线的方位上(如湖坑镇洪坑村福裕楼)。在整座土楼之外建造的楼门俗称外大门。选择外大门的方位和建造外大门并不一定和建造整座土楼同时进行。外大门建好后,还要在它的两边筑上围墙,直筑到能够衔接上整座土楼为止,或者把整座土楼包围住。 考虑生产生活的需要,靠近同姓同宗的居住地。选择楼址时,都会尽量靠近本姓本宗的居住地,以便在遇到困难或兵荒马乱之时互相有个照应,共度时艰。此外,为了便于生产生活,还必须考虑拟建楼址与耕地之间的距离,道路通畅等因素。 二、设计 楼址择定之后,楼主便根据周边的环境和地块的形貌,拟定未来土楼的造型和规模,形成建筑设计构想。然后恭请风水先生和泥水、木匠师傅共同谋划,对要建造的土楼作出比较详细的规划,确定设计方案。整个设计分为整体设计和局部设计。 整体设计。明清以至民国时期,楼主在设计土楼时,都只是将建楼总的意图和要求告知风水先生和泥水、木匠师傅,并与他们一起到实地去丈量、磋商,然后才确定设计方案。设计时有一点非常关键,即确定楼内天井的长度和宽度,使土楼某一部分的日照和采光不至于被土楼的其他部分挡住。根据土地面积和实际需要来确定土楼的建筑规模、层高直至房间、大厅和楼梯间的位置和个数。 能工巧匠对土楼的布局、结构,对建筑的技术要领乃至所有构件的尺寸都成竹在胸,在设计建造土楼时,他们大多没有绘制设计图纸,至多只是在纸上记下一些相关的数据。然后,泥水师傅根据中轴线所在的位置,采用打桩拉线法来确定石基坑的位置,再在待挖的石基坑的两边撒上石灰,这就等于将“设计图纸”放大到楼基上。 圆楼的设计比较特殊。首先,泥水师傅从中轴线上找出最恰当的一点作为“原点”,经过原点再从中轴线上取出最恰当的一段距离作为“定长”,然后以原点为圆心,定长(实际中用等长的绳子作为工具)为半径在地基上画一个圆,待建圆土楼的占地范围就确定下来了。房间等各个空间的划分,设计师通常采用折纸法设计:第一步,取一张正方形的纸,横竖各对折,然后沿对角线再折,展开后便成8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第二步,将纸的中心点置于圆心上,用绳子顺着纸上的折痕拉直至圆周,在圆周上截取8点,将其8等分,再按各空间的大小把各段圆弧继续分下去,直到适合楼主心意。每小段圆弧即为房间等设施的宽。第三步,连接圆心和圆周上各设定为宽的点,以这些点为起点,在其各自与圆心相连的线上截取一定的长度作为房间等设施的长。最后把石灰撒在各条长和宽上,设计图纸便展现在眼前了。木匠师傅也以此图作为计算木料的依据。新中国成立后,建造土楼才开始出现简单的图纸。 局部设计。石基。基坑的大小、深浅以及石基露出地面的高度,要根据地基的高低、土质的综合情况和土楼的层数来决定。近代建楼,石基一般要高出地面50厘米以上。石基的顶宽比底层土墙的厚度稍微小一点点,诚如人们常说的:“尺二的土墙,尺一的石基”。 土墙。土墙的厚度根据土楼的大小和层数来决定。旧时3层以上的土楼,其底层墙厚大多在1米以上,甚至厚达1.5米以上,也有0.8—0.9米的,然后由下而上按比例逐层减薄。分隔房间的子墙的厚度通常为0.48米或0.54米。 层高。楼层的高度通常以1版(枋)墙的高度(约0.36米)为计数单位。一般底层9版,顶层7.5版,其他各层7版。 屋顶。屋顶瓦面的坡度也有定制,俗称“放几分水”。当方楼的顶层夯到7枋以后,夯墙师傅便开始夯筑屋顶的斜坡,即把土墙的墙面夯成近似等腰三角形状。接下来的工作由泥水师傅完成。首先,根据“放几分水”的原则,定出该近似等腰三角形的高,然后开始整修。以整修其中一条边为例,首先确定土墙的顶点,再从顶点拉出墨线,直拉到“木跳”上面的“骑筒”上,接着在土墙上画出一条直线,再铲去直线上方的泥土,另一边也依此办理。最后还要在近似等腰三角形中间偏上一点的地方开个“鹅头窗”。“鹅头窗”是日后上屋顶“检漏”的通道之一。屋顶出檐的长度一般为楼高的1/5—1/4。 房间。普通房间的面积大约是10—13平方米,较大的15平方米。前厅、后厅比普通房间大,后厅又比前厅大。楼梯间则比普通的房间小。圆楼的前厅、后厅取方正形状,不按扇形布置。厨房都设于底层。南方春夏两季多雨潮湿,因此粮仓多设于第二层,而卧室多安排在第三层或第三层以上,但也有把第二层当作卧室的。 走廊。走廊的宽度视土楼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第二层以上多为1.1米-1.2米。 窗户。窗户的数量、位置及大小也有规定。一般大型土楼的外墙层不开窗,三层以上每个房间开一个窗。和外墙相对、朝向天井的墙 (圆楼为木板墙)则开尽可能大的窗。 厅堂。厅堂是全楼活动的中心。在此可以进行家族议事、举办婚丧喜庆、接待亲朋好友、宴请宾客等,其位置坐向、大小必须作出合理安排。 排水沟。土楼排水不能笔直地穿厅过房排出,也不能横亘天井排出,不能从楼后排出,也不能有多个出口。各条暗沟必须曲折地向前汇集成一个总出口,然后让水缓慢地向外流出。还有,对楼内的瞭望台、神龛、烟囱等设施,甚至连主楼之外的禽畜栏舍及厕所等附属设施都必须预先进行安排和设计。 (未完待续)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楠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