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白帝城托孤刘备对诸葛亮说的原话(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做了什么)

导语:白帝城托孤,刘备说诸葛亮才十倍曹丕而不说十倍孙权,有何用意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白帝城托孤,临终的刘备对诸葛亮说下了这番话。这番话是发自肺腑,还是诡诈试探,仁智互见。

可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刘备说的是“君才十倍曹丕”,而非“君才十倍孙权”。

蜀汉集团的敌人有曹魏和孙吴两个,而且刘备刚刚败给了 陆逊,颜面大丢,而且因此一病不起,眼看就要驾崩。刘备能为关羽复仇而东征,现在遭此奇耻大辱,更应该让诸葛亮兴师复仇才是;可是,刘备临终对诸葛亮说的是“君才十倍曹丕”,而没有把孙权和诸葛亮作比较。

刘备这样说呢?有以下三种可能:

第一,曹丕这时已经篡位,成了帝王,而孙权还没称帝;刘备说诸葛亮十倍曹丕,必能安国,是告诉他在刘禅不成器的时候,“君可自取”吗?

第二,刘备刚刚败给陆逊,心服口服,深知蜀汉不是孙吴对手,干脆就不和孙权较量了吗?

第三, 夷陵之战蜀汉大伤元气,刘备自知无力同时对付吴和魏,只得重拾联吴这道牌吗?

按照行动倒推心理动机,也许就能知道刘备为什么说“君才十倍曹丕”,而不说“君才十倍孙权”了。

以上三种分析,后两种本质上都是联吴。那就通过史料看看刘备在白帝城时有没有联吴的想法。

刘备兵败之后,并没有回到成都,不是觉得战败丢脸。要是战败丢脸,他这辈子的脸皮再厚也丢光了。他是没有放弃东征的希望,留在白帝城等待卷土重来的机会。

机会还真来了。

夷陵之战刚过,曹丕就调动三路大军伐吴,曹休、张辽、臧霸、曹仁、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等名将倾巢而出,而且曹丕自己也到宛城坐镇指挥。

刘备以为这是机会,就把犍为太守李严召来永安,并让蜀汉主力重返巫县。

同时,刘备还写了一封信给陆逊,说:“曹贼现在已经到了江陵,我将要再次东征,将军以为怎么样?‘’

陆逊回答:“只恐怕你刚刚打了败仗,创痍未复,而且刚刚前来求和,况且你们需要调整,因而没有机会穷兵兴战。如果你不这样考虑,想以残兵出战,这么远跑来送命,这次恐怕就逃脱不了。”

正如陆逊所言,刘备暂时无力卷土重来,但是刘备这时还有征吴的想法,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曹丕一看孙权做好了迎战准备,就让大军撤回去了。吴国又安全了。

这时,孙权也给了刘备台阶下。孙权以前不承认刘备的帝位,但现在为了要与刘备和好,避免两路受敌,就主动称呼刘备为“汉中王“。虽然还是不承认刘备帝号,但是承认了”汉中王“王号,与他的”吴王“平等,这也是大面子。然后,孙权派郑泉前来永安求和。

至此,刘备也借坡下驴,派宗玮前往东吴答应求和。然后孙权派郑泉再来永安拜访刘备,双方重新联盟。

但是,很明显联吴这只是权宜之计。刘备内心一定是想对东吴再次用兵,以雪夷陵之耻的。

所以,刘备临终遗言时,不会放弃对吴国的敌意。即使他要诸葛亮暂时维持与吴国的联合,也不会要诸葛亮永远地忘记夷陵之耻。

因此,他在托孤时说“君才十倍曹丕“,并非是基于联吴而放过了孙权,而是着眼于曹丕代汉,说诸葛亮可以取刘禅而代之。

至于刘备这样说,是权诈还是肺腑,这个就不好说了。

反正刘备这样说,诸葛亮被将了一军,急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说: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这样,刘备才放心地对刘禅说: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也许,刘备并没有真地放心,而是死到临头,面对自己不在场的未来,不得已才选择了信任诸葛亮。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琪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