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南次二经讲(山海经南次二经读后感300字)
导语:国学《山海经》南次二经——鴸,人若是遇到它会遭到流放
《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自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鴸
注解
南次二经:《南次二经》中记载了从“柜山”到“漆吴山”共十几座山的地理位置和山川风貌,它们大致分布在今湖南到浙江一带。
白话文:在柜山中有一种长得像鹞鹰的鸟,长有人一样的手,发出的声音如同痺鸣一般,它的名字叫鴸,它叫起来,就像是在喊自己的名字,它在哪个县出现,哪个县就会有许多人遭到流放。
注释:鸱(chī):指鹞鹰。痺(bēi):鸟名,不详。鴸:读音,zhū。放士:指被流放的人。鴸:一、明、清代,文人墨客眼中的鴸
【明·胡文焕】,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编纂的格致丛书本《山海经图》,鴸为人面鸟身兽,一副人手扶在地上,满头头发的它一脸笑里藏刀。
【清·汪绂】,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编纂的立雪斋印本《山海经存》,鴸为鸟状,周身黑色羽毛,一副正伸展着翅膀准备俯冲的姿态。
明、清·鴸
二、遇到“鴸”就会遭到流放,是什么典故?
先说这么一段史料记载:话说尧的儿子丹朱不服尧传位于虞舜,愤恨不已的他离开了家,在朋友的唆使下丹朱向虞舜发起了进攻,预抢夺帝位,尧帝得知此事后毅然的大义灭亲,亲自带兵迎战丹朱,节节败退的丹朱,最后无奈投了南海。
传说,含怨气死去的丹朱,他的灵魂化成了一只怪鸟,还能发出“鴸鴸鴸”的叫声。
有学者认为,丹朱名字中的“朱”字和他的传说与神兽“鴸”的这个字是同一个,这才有神兽“鴸”就是丹朱化身的说法。
那为什么遇到“鴸”,人就会遭到流放呢?
笔者认为,这大概是因为丹朱生前大逆不道的行径,而后遭到尧帝的流放和讨伐,死后化身为鴸鸟,此事在民间炸开了,老百姓后怕遇到鴸鸟会带给自己与丹朱一样不幸的命运。
柜山:根据山海经原文记载,柜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与武夷山相连的仙霞岭或是湖南西北部的某座山。
.
国学《山海经》南次一经——赤鱬,它与美人鱼的不解之缘。
也许您接触了更多的西方文化或者是日韩文化,孰不知日韩文化来源于何处!中国文明从夏朝建立以来有3900多年的历史,中国文化就更长了,那得从伏羲、女娲算起。老祖宗们的智慧在早期就好比“咿呀学语”的婴儿到文明盛l世,万国来朝,每一步都是有脚印可寻的。
此处,予以整理《山海经》基本信息,以小短片的形式供大家阅读,不当之处,愿闻其详。
本文内容由小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