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肇庆裹蒸粽介绍(肇庆裹蒸粽做法窍门)

导语:有种美味叫肇庆“裹蒸粽”

在广东省西方位有一条绥江地区“端州”流传着一道古味的美食,以糯米、绿豆、猪肉为主要原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包裹、蒲草(咸水草)包扎而成,呈四角山包形,像埃及金字塔,以甘香软滑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肇庆裹蒸粽。

追寻历史,肇庆裹蒸制作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代,西江两岸城乡居民已有春节包裹蒸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肇庆民间有句顺口溜:“外包冬叶三几片,糯米绿豆放里边,肥肉芝麻作肉馅,裹好扎牢蒸半天”。肇庆裹蒸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早在汉代肇庆人就有包裹蒸粽的习俗,因为肇庆是中原文化的交汇处,岭南文化的发祥地,肇庆粽文化的传入是由长江流入湖南湘江,经当时秦始皇开凿的运河灵渠转入桂林漓江,再到西江凝聚在我肇庆。而肇庆这个地方,秦汉时期称高要,隋唐时期为端州,宋以后称肇庆,裹蒸粽与肇庆这座城市齐名,是肇庆最具代表特产之一。肇庆裹蒸与粽子不同,它并不是用来纪念屈原的,而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寄予希望的吉祥食物。

裹蒸粽用的是肇庆特产席草水草,比别处产的水草要韧一些,裹蒸粽的叶不是竹叶或芒叶,而是正宗的粽叶,肇庆人称之为冬叶。长在南方阴森潮湿的地方。冬叶性寒,有清热解毒、治虚火的作用,含丰富的叶绿素,是叶科类阴生植物,当地人将其品种分为正冬与野冬,也有人将正冬叶分为“公”,而野冬叶称为“母”,正冬是底面都是青绿色的,含绿叶素较多,而野冬则是面青底白,含叶绿素少,经蒸煮后,正冬保持原色油绿,非常清香;而野冬则变成黄色较粗糙,所以正宗的肇庆裹蒸粽可归纳有三大特点,第一,一般粽子用竹叶或大芒叶(水竹叶)包制,多数呈四面三角形,而肇庆裹蒸则用肇庆至悟州西江两岸产的正冬叶包制成四角高顶小山包形;第二,传统的肇庆裹蒸主要原料: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其比例为10:6:4,一般的重量在一斤以上;第三,将裹好的粽置大缸(甑)加满清泉水,用猛火蒸煮8小时以上(燃料是木柴头或煤),边烧边加大量的开水,直至糯米、绿豆、肥猪肉溶化为止,煮粽也需要有一定技巧,不能将叶煮死,糯米面带有叶绿素为之上佳品。

最为众人喜爱的是黄豆猪肉栗子蛋黄粽,醇香的糯米加上新鲜猪肉再配上熬制黄豆栗子流心蛋黄,用本地的冬叶包裹,拿上蒸炉8-9小时后出炉,刚出炉的美味食用最佳,也可以切成一片片煎成金黄入口酥脆可口。肇庆裹蒸不是粽子,而是一种看似粽子的美食,粽子全国都有,但裹蒸非肇庆莫属,欢迎各位莅临肇庆品尝这人间裹蒸!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樊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