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成绩不一定要好的观点(成绩不行大学就别念了)

导语:哈佛大学教授说:成绩不够优异,一定要预习,这3点助你轻松预习

成绩不够优异,一定要预习

王斌没有预习的习惯,上课听讲,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就急匆匆打开课本看两眼,再接着听老师讲课。一节课下来,有的时候听懂了,有的时候似懂非懂,有的时候则天书一般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课后,做作业,常常要一边翻书理解一边寻找解题方法,看不懂,干脆就不看了!

为什么成绩不够优异的孩子一定要预习呢?成绩不够优异说明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老师讲课会出现听不懂的情况,预习的过程可以扫清障碍!

成绩差,还不预习的后果就是“上课听着老师讲,课后围着习题转,考试之前拼命干”,还不一定能够获取好成绩。

叶圣陶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翻开课本或选文之后又只需坐在那里听讲,不用做别的工作;从形式上看,他们太舒服了,一切预习事项都由教师代劳;但是,从实际上说,他们太吃亏了,几种有价值的心理过程都没有经历到。”

毫无预期地听老师讲课,很被动,不知道哪里是重点,精力只有平均分配,导致很多难点听不懂。听懂了的内容,也不如预习后理解得深刻。

如果孩子课前预习,就会对这节课所讲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把握了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听课兴趣就会大大加强。从心理学角度说,是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了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态加深了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转向对疑难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找出疑难点,会对那些难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上课的时候就能减少盲目性,增强思维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就有充裕的时间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消化,能够从容地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导公式等的方法。

1.用预习扫清旧知识障碍

知识都是互相联系的,上课是为了学习新知识,同时也是巩固旧知识的过程。对于成绩较差、不经常复习的孩子来讲,以前学过的知识可能完全忘记了或者概念搞混淆了。在预习的过程中,哪些知识回忆不起来,正是复习的好时机。

李铭西成绩较差,很多学科学得都不扎实,上课常常因为听不懂而走神。为了更好地学习新课程,妈妈就带着他一块儿预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时,就先复习一下自然数的四则运算规则。这样,不但易于接受新知识,也巩固了旧知识。

2.通过预习发展自学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预习一般是“单兵作战”,能培养孩子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增强独立性,减少依赖性。

预习的时候,没有老师指导,靠自己摸索、理解、确定重点、查找难点,这就是个简单的自学过程。

长期坚持预习、预习得法的孩子阅读速度快、思维敏捷,善于运用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分类比较等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更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冰冰在第一次预习的时候,觉得新课难以理解。她硬着头皮坚持下去,慢慢地对新课内容的理解越来越深入,能进行非常深入的思考。

比如,学习语文的时候,在课前,就能对课文的各段大意加以概括。对文章的层次、线索也分析得头头是道,有时候还对名家作品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3.对听讲有个美好的期待

预习的时候把重点和难点问题搞清楚,期待着能够在课堂上与老师的思路碰撞,就会很认真。

期待在先,当老师在课堂上讲到你不懂的地方时,就能集中200%的注意力边听边思考,按照老师的思路来理解。听懂之后再回过头来分析一下自己当初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没有想到?这样课本上的重点和难点在听课之后就了然于心了,做作业和考试时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对于复习,你还有其他建议吗?请留言评论。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