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佛教之人注重什么(佛教温和)

导语:佛教徒应该要有的有温度的智慧

文:乘宗阿阇黎

观修菩提心有两个内涵:第一,以大悲心关怀一切的众生,援念一切的众生;第二,以智慧希求无上的佛果,其中最根本的是大悲心。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生命、对身边人的生命有一些观察,就会发现一个人的内心没有办法平安时,外在的感情、财富……再多的东西都很难让他平安。那如何可以让一个人平安呢?要给他智慧。“为利众生”这句话讲的就是大悲心:愿意慢慢地放下自我、奉献自己,成就众生。但是,如果只有悲心没有智慧,这样的菩萨就会得忧郁症、躁郁症。

有些人看起来很热情,很热忱地为众生服务,但是,听到别人讲很多烦恼,消化不了,别人还没有撞墙,自己却想要撞墙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心没有力量去承载这一些负面的声音。

因为没有智慧,看起来好像有悲心,但自己的内心却越来越沉重,沉重到整个人要陷进那一种忧郁的情绪,这样是不行的。或者有躁郁症,静不下来,没有办法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心不通,听到很多的东西,就卡在那边。

所以,智慧的学习是为了要圆满自己的大悲心。学习智慧不是为了关注自己的烦恼,一个菩萨不会那么过度的关注自己的烦恼,而是想,我要赶快圆满心中的智慧,进而更圆满的去利益众生。

我们需要记清楚:不管学习哪一个法门,甚至不学习佛法,都应该要学习这样的一种悲心。一个愿意用更多的慈悲去跟众生互动的人,他的顺缘就会比较多,可能有时会吃一些亏,或被欺负,但因果不会辜负你。

整个菩萨的修行内容就是这两个:以悲心为基础,以悲心为本愿,去学习智慧。

这样的智慧是有温度的,而不是一种冷冰冰的。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