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居士佛教史(佛教居士有哪些人)

导语:佛教2500年:中国的居士佛教5

中国的居士佛教5

《建立宗教论》称佛教不讲上帝,不搞偶像崇拜,是一种无神教。佛教虽然也崇拜释迦,但这是" 尊其为师,非尊其为鬼神"。其本意不过因为释迦的" 遗风绪教,流传至今,沐浴膏泽,解脱尘劳,实惟斯人之赐,于是尊仰而崇拜之" ,这也和读书人崇拜孔子、官吏崇拜萧何、匠人崇拜鲁班、裁缝崇拜轩辕一样,是各种崇拜当中最清净的。他说:" 佛法只与哲学家为同聚,不与宗教家为同聚。" 因此," 与其称为宗教,不如称为' 哲学之实证者'"。 当然,章太炎认为佛教也要加以改造,才可以利用,因为传统的佛教如净土宗,已经沾染了许多有神论的杂质,所以要用华严、法相二宗改良旧法。特别是法相宗,论证烦琐,最富于思辩性,章太炎称赞法相宗思想" 精深" ,主张以法相宗为基础建立新宗教。他宣布:" 居今之世,欲建立宗教者,不得于万有之中,而虚拟其一为神;亦不得于万有之上,而虚拟其一为神。""今之立教,惟以自识为宗。" 关于提倡佛学的理由,章太炎还作过如下的具体申述:

第一,佛教烦琐哲学的论证方法,与古文经学家法相似,且可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方法相沟通。章太炎终生崇奉古文经学,注重名物训诂考据,以审名实、重佐证、戒妄牵、守凡例、断情感、汰华辞作为治学门径。

这也就是所谓的朴学学风。朴学的特色,就是无证不信,罗列事实,分析比较,通过烦琐的考证求得历史的事实和词语的本义。佛教法相宗也注意用烦琐的概念范畴对世界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最后达到" 万法唯心" ," 万法唯识" 的结论。章太炎认为唯识宗的思想方法与古文经学原则相似。" 此一术也,以分析名相始,以排遣名相终,从入之涂,与平生朴学相似,易于契机。解此以还,乃达大乘深趣。(《葑汉微言》)。不仅如此,法相宗思辩精细,也符合近代资产阶级的科学方法:" 盖近代学术,渐趣实事求是之涂。自汉学诸公,分条析理,远非明儒所能企及。逮科学萌芽,而用心益复缜密矣。是故法相之学,于明代则不宜,于近代则甚适,由学术所趣然也。" (《答铁铮》)

第二,佛教符合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和平等观念。章太炎说:" 佛教最重平等,所以防碍平等的东西,必要除去。满洲政府待我汉人种种不平,岂不应该攘逐。……又且佛教最恨君权,大乘戒律,都说:" 国王暴虐,菩萨有权,应当废黜。" 又说:' 杀了一人,能救众人,这就是菩萨行'。其余经论,王、贼两项,都是并举。……这更与恢复民权的话相合。" (《演说录》)他还指出基督教窒息人的自由思想,崇奉一尊,与平等原则绝远,应该加以反对。他以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作为衡量哲学价值的尺度,觉得佛教最重平等,应该提倡。

第三,佛教可以增进人的道德。章太炎十分看重道德,认为无道德者必不能革命。" 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极也。" (《革命之道德》)而要增进道德,则舍佛教莫由。" 这华严宗所说,要在普度众生、头目脑髓,都可施舍于人,在道德上最为有益。""若没有宗教。这道德必不得增进。生存竞争,专为一己,就要团结起来,譬如一碗的干 子,怎能团得成面。" " 所以提倡佛教,为社会道德上起见,固是最要,为我们革命军的道德上起见,亦是最要。" (《演说录》)他认为戊戌变法运动之所以失败,唐才常起事之所以流产,就是因为维新党和保皇党人没有道德。因此,他提出要" 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他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为此专门写了一篇《革命之道德》批判旧党、新党的道德堕废,人格沦丧,主张革命者要讲究修养,增进道德,以担当起反清排满革命的重任。

第四,佛教可以使人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章太炎认为,佛教讲" 万法惟心" ,世间一切现象(包括" 我")都是幻见幻想,并非真实存在。因此,信仰佛教就可以忘我奋斗,不怕艰苦,悍然独往,蹈死如饴。他说:" 要有这种信仰,才能勇猛无畏,众志成城,方可干得事来。" (《演说录》)他还说:" 以勇猛无畏治怯儒心,以头陀净行治浮华心,以惟我独尊治猥贱心,以力戒诳语治诈伪心。此数者,其他宗教伦理之言,亦能得其一二,而与震旦习俗相宜者, 厥惟佛教。" (《答梦庵》)" 非说无生,则不能去畏死心,非破我所,则不能去拜金心;非谈平等,则不能去奴隶心;非示众生皆佛,则不能去退屈心;非举三轮清净,则不能去德色心。" (《建立宗教论》)

只有信仰佛教才能排除生死,旁若无人,布衣麻鞋,径行独往,上无政党猥贱之操,下作懦夫奋矜之气,这样才能对中国前途有益。

第五,哲学与宗教发展的趋势,佛教将占主导地位。章太炎考察了西方和中国的思想学术史,认为思想学术的发展规律是哲学与宗教互相更替,循环往复,即宗教——哲学——宗教。中国的孔、老,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都以哲学代替宗教。后来,苏、柏二氏的学说,导致基督教的产生;孔子、老子的学说,转化为儒教。基督教和儒教又经过培根、笛卡尔和程朱陆王变成哲学。程朱陆王都以禅宗为其根本,德国哲学家对佛经也有所采纳,那么今后" 继起之宗教,必释教无疑也(《建立宗教论》)。他还从宗教发展的历史说明,多神教发展到一神教,然后发展到无神教,这是一般的规律。

必须经过一神教的阶段,渐入无神教;如果从多神教直接进入无神教,那无神教一定带有种种多神教的杂质。" 如今基督教来,崇拜一神,借摧陷廓清的力,把多神教已经打破,所以再行佛教,必有效果可见的了。" (《演说录》)他对推行佛教充满了信心。

从以上五点理由不难看出,章太炎实际上是对佛教理论加以改造,使这个古代的宗教哲学穿上新时代的衣装,成为资产阶级可以利用的武器。他把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个人奋斗、唯我独尊等等意识观念绝对化,使之变成宗教信仰,要人们顶礼膜拜。他赶走了人格神,却又请来了神秘的真如,使粗陋的上帝披上了思辩的精致服装。因此,他的新宗教乃是不重偶像崇拜而致力于教义信仰的佛教法相唯识宗在新历史条件下的翻版。

在危机四伏,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章太炎企图用佛教来维系社会道德,激发人们革命热情的一番苦心,并没有什么效果,他提出" 继起之宗教,必释教无疑" 的预言,也未能实现。在历史进入20世纪,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形成高了的时期,章太炎仍提倡以佛教作为革命理论武器,显然是不合时宜的。铁铮指出,靠佛教鼓舞斗志以求革命成功,是" 何异待西江之水以救枯鱼" (见《答铁铮》),梦庵也提出质问:" 《民报》之作此佛报者,抑出于何意乎。《民报》宜作民声,不宜作佛声也。" (见《答梦庵》)实为一针见血的批评。章太炎自己也承认:" 余前作《建立宗教论》,内地同志,或谓佛书梵语,暗昧难解,不甚适于众生。" (《人无我论》)1910年章太炎曾著《齐物论释》,以佛解庄,只是由于时代的原因,其《齐物论释》也成了空谷传声。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章太炎一改他" 吾所为封建佛教者,特欲发扬芳烈,使好之者轻去就而齐死生,非欲人人皆归兰若" (《答梦庵》)的初衷,越来越倒退,一步一步地走向革命的对立面。他企图以无神教来推动革命,拯救社会,成了永远不能实现的" 高妙的幻想"。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荣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