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草什么意思(老外说哈草是什么意思)
导语:草不黄俗话说283:哈·哈拉·哈喇
“哈拉”或“哈喇”,或指油类或含油类食物变味;或指“哈喇子”,即唾涎。油类或含油类食物变质,川渝也单说“哈”:
【哈】油炸粑粑已经~了,莫吃,吃了~喉。
哈喇,或解释为:形容食用油类、油料作物果实或含油食品久置后味道怪异。“这些花生米放~了,扔了吧”。哈喇就是变质、臭腐。
【哈】鱼肉、脂肪、油类等因存放时将过长而变质变味。①北京官话:有股子~味儿。②江淮官话,安徽安庆:腊肉~了。③西南官话,湖北武汉、四川成都、云南楚雄等:猪油了|这块腌肉是~的,吃了~脖子(云南腾冲)。④吴语,江苏吴县。⑤湘语,湖南长沙:咯块腊肉~咖哒,吧不得哒。⑥闽语,福建福州。
“咖哒”,或作“嘎哒”,相当于川渝“嘎啦、嘎了”。
一、“哈×”(变质义)系词
方言中“哈×”大概有这些词:
【哈七】哈拉。食物或含有食物日久变坏。湘语,湖南长沙。
【哈喉】肉、油类食物因存放过久而变味,吃在嘴里,喉部感到不舒服。西南官话,四川成都:~腊肉太难吃|这么~的肉,还要吃嗦?贵州沿河。
【哈齁】油或含油食品变质。西南官话,四川:这个罐筒肉要不得了,一大股~气味。
【哈辣】油质或油质食物日久变质的气味或味道。北京官话:这肉闻着有点儿~|吃起来有点儿~味儿。变得有哈辣味儿:油~了。也作“哈喇”。
引申为“无用的(计谋)”
凈出些~主意。
按:湘语“哈七”之“七”当与“膱、沮”等关联:
【膱】《玉篇·肉部》:“油败也。”《广雅·释器》:“臭也。”之翼切,入职章。职部。
【沮】《玄应音义》卷三“沮坏”注引《三苍》:“沮,渐也,败也。”慈吕切,上语从。鱼部。
【哈喇】同“哈辣”。
【哈啦】油脂之类的东西,由于日久,散发出的一种难闻的味道。东北官话:有一股味。
【哈巴咪】油脂久置变质发出的气味。江淮官话,江苏扬州:火腿摆了多长时候了,一股~。
按:“哈巴咪”之“巴咪”当跟“醭䤍”关联:
【醭䤍】《集韵·齐韵》:“䤍,醭䤍,酱上白也。”又《桓韵》:“䤍,醭䤍,酱醋败。”《玄应音义》卷十五“醭䤍青”注引《埤苍》:“醭䤍,酱败坏也。酱败则䤍生。”普木切,入屋滂/莫兮切,平齐明。按:䤍,从䓣得声,《集韵·桓韵》与“瞒”同一小韵,谟官切。
“黑拉”也是“哈拉”:
【黑拉】猪油变质。晋语,陕西北部
“辣[hao]/辣haohao”当即“哈拉”之倒的一种语音形式。
【辣¨】[la55hao]含油食品或肉食品久放变坏有异味。胶辽官话,辽宁大连。
【辣¨¨】[la55hao55hao55]油脂或油质食物因久放而氧化,使人吃起来舌头有辣味而麻的感觉。北京官话:这面筋吃起来~的。不能吃了。
“辣[hao]/辣haohao”跟北京官话“辣味较浓”的【辣蒿蒿】、山东寿光(冀鲁官话)“略辣”的【辣侯侯的】虽然有别,但刺激味儿之“辣”与“哈喉”之“辣”情形一样;与东北官话“形容有点辣(含厌恶意)”的【辣蒿蒿的】、上海(吴语)“形容刺痛、灼热的感觉”的【辣豁豁】、江苏丹阳(吴语)“辣得难受;呛喉咙”的【辣吼吼格】近似。
二、“哈×”(口水义)词
【哈水】口水。①中原官话,河南巩县。②晋语,河北邯郸。
【哈拉】口水。官话。陈继滢《华夏八年》:“按理倒是应该先敬祖宗,不过小孩子们早已馋得流~。”
【哈拉子】流出嘴的口水。东北官话,黑龙江齐齐哈尔、哈尔滨、黑河:徐双山《猪八戒招亲》:“猪八戒看着看着~淌。”吉林长春、通化、白城:龙彼得《单处外传》:“单处笑得直淌~,他用那又黑又粗的手指头,从胡政委摊开的纸包里抓了一大块肉。”辽宁沈阳、锦州。②北京官话,内蒙古赤峰。③冀鲁官话,天津、河北唐山。④中原官话,新疆吐鲁番。晋语,河北张家口。⑤兰银官话,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
爱流口水的人(戏称)。中原官话,新疆吐鲁番:朵柱子是个~。兰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
【哈喇子】流出嘴的口水。①东北官话。冀鲁官话,天津。
【哈拉水儿】流出嘴的口水;涎水。冀鲁官话,河北石家庄。
“哈拉”跟“漏滥、漏澜”义近:
【漏滥】流涎不止。客话,江西瑞金。
【漏澜】垂涎。客话。福建永定下洋。
三、释义
(一)“哈×”变质义
1.哈
“哈”盖源于如下这些词的演变。
【䉺】《说文·米部》:“陈臭米。”段注:“贾镌之传:‘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师古曰:‘粟久腐坏,则色红赤也。’按红即䉺之叚借字。”《集韵·东韵》:“䉺,说文:‘陈臭米。’或从共(粠)。”户公切,平东匣。东部。
【贡】“周贾荡而~愤兮”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溃也。”
【汪】《玄应音义》卷四“汪池”注引《通俗文》:“亭水曰汪,池之泥浊者也。”乌光切,平唐影。阳部。
【瀇】《类篇·水部》:“停水臭。一曰水皃。”乌晃切。上荡影。
【泔】章太炎《新方言·释器》:“今谓食久味变作泔。”按:泔,《说文·水部》:“周谓潘曰泔。”《荀子·大略》“曰泔之”王先谦集解引卢文弨曰、《广韵·谈韵》:“米汁。”泔水必臭,故引申为食物坏。《玄应音义》卷十五“米潘”注:“江南名潘,关中名曰泔。”《广雅·释器》:“澜也。”《说文·水部》朱骏声通训定声:“泔,淅米汁也。一曰灡。今苏俗尚(言乎)泔脚水。”古三切,平淡见。谈部。《集韵》又音户感切,上感匣。
【㛾】:《改倂四声篇海·女部》引《川篇》:“女不净也。”《改倂四声篇海》引《川篇》音咸。
2.拉
【贚】《玉篇·贝部》:“贫也。”《集韵·用韵》:“财贫也。”梁用切,去用来。
【烂】
儡:《说文·人部》:“相败也。”段玉裁注、王筠句读无“相”字。《玉篇·人部》:“败也。”
“寮位儡其隆替”李善注引《说文》:“儡,坏败之貌。”(文选潘岳《西征赋》)鲁回切,平灰来。微部。
【攋】《方言》卷十三:“坏也。”《太玄·度》“大攋之阶”司马光集解:“毁裂也。”《广韵·曷韵》:“拨攋,手披也。”月部。
拉、攋同源;同义复词有:
【褴缕】
【褴褛】《广韵·麌韵》:“褛,褴褛,衣弊。”
“褴褛盈路” 胡三省注:“褛,衣丑弊也。”(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九)/力主切,上麌来。侯部。
【蓝缕】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昭公十二年)
【蓝蒌】《春秋左传异文释》卷八:“昭十二年传:筚路蓝缕。”蓝缕或作“蓝蒌”
按:冷,《墨子·非攻中》“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孙诒让闲诂引毕云:“冷、烂音相近,当为烂。”鲁打切,上梗来。耕部。
“哈拉”属于“䉺烂 泔烂→泔烂→哈拉 坏烂 朽烂 溃烂 毁烂”系。
(二)“哈×”口水义
1.哈
【洐】《说文·水部》:“沟水行也。”徐锴系传:“沟行水也。”《玉篇·水部》:“沟水也。”取其流动义。户庚切,平庚匣。阳部。
【行】“于彼行潦” 陈奂传疏:“行,犹流也。”(诗·召南·采苹)
【況】:《说文·水部》:“寒水也。”许访切,去漾晓。阳部。
【况】《集韵·漾韵》:“寒水。”即况之俗。
【坎】坎者,水也。(易·说卦)
坎,水也。(国语·晋语四)
北方为幽,为玄,为水也。苦感切,上感溪。谈部。
【㵎】《说文·水部》:“山夹水也。”
【亥】《左传·昭公三十一年》“火胜金”杜预注、《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刘向以为己亥而既”颜师古注引孟康曰:“亥,水也。”
【碱】《龙龛手鉴·土部》:“㙳”,俗作“碱”。《淮南子·主术》“若发碱决唐”高诱注:“碱,水也。唐,堤也。皆所以蓄水。”于省吾新证:“碱乃坎之借字。”
2.拉
【灓】《说文·水部》:“漏流也。”《集韵·线韵》:“漏水也。”落官切,平桓来。元部。
【】《说文·雨部》:“雨零也。”为落雨之本字。卢各切,入铎来。铎部。
【溓】《说文·水部》:“薄水也。”桂馥义证:“所谓溓,则水之浅薄者也。”勒兼切,平添来。谈部。
【埒】《尔雅·释山》:“山上有水曰埒。”
【流】
“哈拉”关合“汪郎→汍澜”。
【汪郎】:《说文·水部》:“汪,深广也。从水,㞷声。” 㞷,巨王切;胡光切。羣母。
《释名·释饮食》“羹,汪也,汁汪郎也。”《集韵》卢当切,平唐来。阳部。
按:毕沅《释名·疏证》:“仪礼士昏礼:‘有大羮,湆湆汁也。’则羮多汁者也,故汁汪郎。”汪郎,多汁皃。又“涙流不止皃”
【汪郎】魂恍惘若有亡兮,涕汪郎以陨轼。(柳宗元《梦归赋》)
【汍澜】号泣发哀,泣涕汍兰。(隶释·汉金乡长侯成碑)
泪汍澜而雨集兮,气滂浡而云披。(后汉书·冯衍传下)胡官切/落干切。
【汍滥】奉高之器,譬诸汍滥,虽清而易挹。(后汉书黄宪传)
“汪郎→汍澜 汍滥→哈拉”组成一系。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茜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