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道德经讲平常心(道德经中关于平凡的句子)

导语:《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 以平常心做事,最容易成事

人心如路,每一段路,都是一种领悟!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种现象:有些事情,越是努力想抓住,就越是得不到;而不想要的事情,却经常发生……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掌握道的规律,做法不对,所以结果自然就不尽人意。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中,老子讲了大道运行的规律。人的思想和言行如能符合规律,那么万事都是自然而然演化的结果。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十四章,看看其中隐藏的三条宇宙规律。

规律一:做事贵在自然,以平常心做事,最容易成事。

原文:“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

老子说,大道的运转像一个圆满的太极,可以向左旋转、也可以向右旋转,以此为基本点,才有万物的生生不息。古人有“顺则凡,逆为仙”的说法——向左转,即顺时针旋转,这种力量代表生发、壮大;代表春夏秋冬,四时更替;也代表人的生老病死,不可逆转。向右转,即逆时针旋转,这种力量是反向力量,代表消减、衰退;也代表回归本源——修行人就是通过断舍离,做减法、去欲念,求得明心见性,回归道心。

人要成事,首先要学会顺势而为、不执着,要跟上大道的节奏。人的特点是,只想要好事,不想要坏事。而大道的规律,老子早就说过了,是福祸相依、吉凶共存的。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有顺利;也不可能一直倒霉。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喜忧参半、阴阳平衡的,在这一点上人人平等。当我们明白规律、顺应规律时,就不执着好事、也不抗拒坏事,而是保持平常心来面对一切发生。那么,人慢慢就能定静下来,专注于做事,也就更容易成事了!

第三十三章中,老子讲了人道上的“知人”,但人道讲太多,容易产生功利心;第三十四章中,老子讲了大道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处不在,这是在讲道体——宇宙的规律是:有道无术,其术自生。过于追求小术,反而会遗忘大道,失掉根本。

规律二:放下自我得失而专注做事,做的越多则社会回馈的也越多。

原文:“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老子说,你努力之后,越不想要,就越是得到。大道衍生万物,但总是默默无语,不归功于己,也不索取回报,所以天道无私。而人道则刚好相反!人养育子女,会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如果子女不听话、不服从命令,就会很生气。很多父母在潜意识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主宰心理: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就要听从自己的。所以,人道有私。

当人为社会大众做事时,他的利益就和社会大众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了。怎么为社会大众带来幸福呢?我们就学习天地是怎么做事的,即“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当人放下自己的欲望,为众生做事时,他的利益就和众生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了——众生的利益有多大,他的利益就有多大。老子说的“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着实是一种了不起的境界!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体现!当放下自我得失,专注为大家做事时,您做的越多,最终社会回馈您的也越多。这就是宇宙辩证法!

规律三:以平常心做事,效率最高。

原文:“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说,天道衍生万物,从不居功却拥有最大功劳。所以,你只管放心努力,上天自会给你回报。而努力之后,越不想要,就越是得到,这些都是规律。所以,选准自己的方向后,潜心做事,不急不躁,事情自然会水到渠成,出现好的结果。

这一章所对应的正是前面所讲的自知、知人、有力、强、富等“术”,其目的是让我们向道学习。学什么呢?学“万物归焉而不为主”。也就是说,即使衣养万物、滋润万物、成就万物,但永远不去控制它们、主宰它们,只是帮助它们。这才是真正的“大”!

我们一定要明白,智者从不贪功自傲、揽功于己!如果总把“因为我,这事才能成”挂在嘴上、放在心里,那说明他绝非智者。因为,所有的成功都是因缘聚合而成,你我不过是其中的一环而已,不要把自己想得太伟大、太不可或缺,更不要把任何一种成功据为己有,那都是愚昧的表现。

能做大事的成功者,一般都像天地大道那样保持着三个基本品质:第一低调;第二不粉饰自己;第三成就众人而不居功。因此,我们做人做事也要对自己提出三点:一是不抱怨——抱怨别人,是缺乏担当和智慧;二是不谈是非,谈是非消耗精气神;三是不干扰别人,专注做好自己的事。以上三点很简单,但能做到的人并不多。道就是这样,从不抱怨,从不谈论是非,从不干扰别人,也从来没有任何过激的行为,只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让生命绽放出无穷活力,这样才能成就真正的大福报、大自在!

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全文中所说到的:

大道氾(fàn)兮,其可左右。万物恃(shì)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萱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