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持中秉正知行合一什么意思(持中守正出自哪里)

导语:哲思|智慧应人生,持中正之道

劳动创造文字,生活晶结为文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除了四大名著,还有许许多多的文学巨作传颂至今,是因为作品精准、惟妙、高超的写作技巧和造诣,更为重要的是它同时凝聚了人生的智慧与为人处事的哲学。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亦即君子之道,是传统儒家修行的法宝。是由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精神修养以达到天人合一、太平和合神圣境界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与天地参”。作品蕴含着历史的底蕴感与岁月的厚重感,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

重温《中庸》,其中有一段:“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理论: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

在此文中,“天下”、“天地”二字给予人们能量、智慧,为政、为民者均皆适宜。但凡两个字的词,我们在理解的时候,最好是分开。比如:喜悦,喜是喜,悦是悦,中正也是一样,中是中,正是正。正,《说文解字》说:“一以止”,也就是说,止于一为正一,亦可看作止于中,离开,就是二,分别心了止于一,就是在当下,当下是指,时,位,时位本为一体。

“中正之道”的范围很广,如礼让、道德品质、忠诚、诚信、忠贞不二、公平公正,这都是属于“中正之道”所涉及的内容。中正源自《周易·豫卦》“中正自守,其介如石”。释义:心志操守,应当坚如磐石。真正的中庸之道,是以人性为主体,照时下的说法是“以人为本”,以尊重其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大发展和谐与统一为目标,同时追求整个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说构建和谐社会的人类共同体。

《素问》又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也就是所谓的正气、邪气,就是当位之气为正气,非位之气为邪气,举例,夏天热为正气,寒冷为邪气。中,不容易做到,但是我们可以持修:中节,就是恰到好处,没有不过及不及,刚刚好。

​ 《大学》八条目第四个条目:正心这个正是从情绪出发,当下的情绪,该来的未来被视为不及,不该来的时候提前来被视为太过。《大学》里提出了影响正心的四个方面:忿懥、恐惧、好乐、忧患也就是正,很多时候,不是提形,是调神中。对于“中正”的认知,其实,我现在也一知半解,只知道古人说的话:“天下之大本也”。南师说,中无处不在,无处没有“中”。

​群经之首《易经》,也说到中正,意思是,当位得中,即中正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就是当位,如果位居内卦的中爻位,就是得中,比如:屯卦的九五就属于“中正”。“中”没有固定的解答,我们理解的中就是辩证的居中,不是僵化的执着于中间,而是依据事物本身的特点来辩证的处理,不能形而上学。

子思(孔子的弟子)在其《中庸》中引孔子的话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孔子所说的“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是说正人君子总是坚守正道,言行总是不偏不倚,小人总是反其道而行之。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和宽广胸襟,坚守正道、不偏不倚是为人处事的一项重要准则。

《了凡四训》里面讲:舜在雷泽,看到大家在打鱼,大家都争着要那种深潭厚泽,深潭厚泽鱼很多,大家争着去抢那个好打鱼的地方,所以那些年老的、体弱的争不过,只好到浅滩急流那个地方去打鱼。舜在雷泽的做法就是用中,隐恶扬善,以身转之,这就是用中,这就是舜的大智慧。舜叫以孝治天下,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他对于百姓的心跟对自己父母是一样的。

日常生活里,有人过于追逐物欲,有人过份刻苦自励;有人对金钱的使用浪费无度,有人则是一毛不拔,这都不是正常的生活之道。就像一只手,始终紧握拳头是畸形,只张不合也是畸形,一定要拳掌舒卷自如,这才正常。所以,凡事要适可而止,要不偏不倚,这就是中庸之道。

今写此文“中正”,是个人重温中庸之道的一点心得,感悟中庸之哲理,古人之智慧,生活之哲学,眼界之格局,世界之混沌,对我们的生活与为人处世之道都有着巨大的警醒和现实意义。致我的情意老朋友,无论是处理人际关系还是生活琐事都需要智慧人生,中正之道!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