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六艺是什么(孔子儒家六艺)
我国古代对“六艺”的说法不一,其中《周礼·保氏》中有言:
“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另外一种说法是六经的别称,即《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别称。
而儒家最终取信的是《周礼·保氏》,并将其对“六艺”的阐述进一步总结,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
“礼”即礼节,包括对思想和行为的共同规范。
“礼”可以分为“五礼”,分别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不管是对婚、丧、嫁、娶,还是对祭祀、拜师、出行、入学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绝对权威的指导。
“乐”主要是指音乐、舞蹈和诗歌方面的技艺。
在我国古代,这三样东西是不分家的,都是用于贵族阶级的祭祀或者享乐。
其中,舞蹈的部分还可以细分为“文舞”和“武舞”。“文舞”包括“勺”,舞者在表演时空手或拿一些羽毛和丝带等轻盈物品;“武舞”包括“象”和“大夏”,舞者在表演时会使用刀和盾等道具,并在舞蹈动作中融入武术动作,饰演武官。
我国古代的“乐”又可以细分为“六乐”,分别为: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濩”音同“户”)、大武。
“射”就是射箭,在我国古代又有“五射”之说,分别为:“白矢、参连、剡注(“剡”音同“掩”)、襄尺、井仪”,分别代表弓箭手的五个境界。
“白矢”是指箭支中靶后穿出靶身,在后面露出白色的“箭矢”,说明弓箭手不仅射箭准确,而且力道十足;
“参连”是说弓箭手可以在“白矢”的基础上连续发射箭支,发射的过程可以在瞬间完成,通常情况下弓箭手背后的箭筒内有多少箭,弓箭手就可以一气呵成地射出多少箭;
“剡注”即箭支在空中飞行的速度非常快,已经可以发出嘶鸣声了,说明箭支射出的力道更足;
“襄尺”实际上是相对距离而言的一种说法,意思是说弓箭手的有效杀伤范围更大;
“井仪”是弓箭手的最高境界,意思是说在以上四种境界之上,弓箭手可以一次发射四只箭支。也就是说,可以四四连发,箭箭中的,距离够远,力道也够足。
“御”指的是驾驭,主要指的是驾驭马匹,在军事中也包括战车或其他武器。
“御”同样有“五御”之说,分别为: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鸣和鸾”,是说行车(马车)时挂在车上的铃铛响起来很有韵律,说明驾驶者对行驶的节奏掌握得很好;
“逐水曲”是说驾驶者转弯的能力非常强,可以在水沼遍布的地方行驶而不使车子沾水;
“过君表”是说驾驶者可以在接受君王检阅的时候腾出手来行礼,而仍然使车驾前行自如;
“舞交衢”的意思是可以在道路非常艰险的情况下如舞蹈般优雅地前进;
“逐禽左”是指驾驶者可以乘车与猎物并驾齐驱,并腾出手来从侧面将其猎杀。
“书”是指书法,包括认字和解译,而从整个学习过程来说,又分为“六书”,分别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其中,“象形”是认字的过程;
“指事”、“会意”、“形声”和“转注”都是用字的过程;
而“假借”是说可以在别人用错别字的情况下,仍然知道他要表达的意思。
“数”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数学,但算法都是中国古算法,其中多数都已失传,现在我国通用的数学,多为西方引进。
“数”从低到高共有“九科”,分别为:“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
这些都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从中可以看出,部分古算法一直沿用至今,如方程和勾股定理。
当然,现代的算法和古代算法会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基本原理是不变的。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畅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