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如何保证模板支撑体系安全(主体结构模板支设时严禁采用)
导语:主体结构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监测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分部分项
工 程
主体结构转换层混凝土
工种
测量
现场交底内容:
本工程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由于转换层层高大于5m, 架体搭设开始至梁板混凝土凝固前需要连续监测。
监测频率:
在浇筑砼前,架体搭设完成后,每天监测一次,在浇筑砼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肉眼持续观察,仪器在外部观测。浇筑过程中严禁人员进入架体检查,仪器在外部观测,搭设过程中开始对模板及支撑体系进行监测,频率为每天一次;砼浇注过程中监测频率为每小时一次;砼浇筑注完成后到砼终凝完成,监测频率为两小时一次;混凝土终凝完成后结束监测。
监测目的: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和浇筑后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压可能发生一定的沉降和位移,如变化过大可能发生垮塌事故。为及时反映高支模支撑系统的变化情况,预防事故的发生,需要对支撑系统进行沉降和位移监测。
监测内容 :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架体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
(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现象;
(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支架与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监测频率:
浇筑混凝土前监测一次,并记录下监测点数据,本数据作为以后监测的基准值混凝土浇筑时作为重点监测。在浇筑砼过程中应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 20~30 分钟一次,在砼初凝前后及砼终凝前至混凝土7天龄期应实施实时监测,终凝后至架体拆除的监测频率为每天一次。
监测过程控制要求:
每次观测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 观测期间使用同一仪器,同一人操作,不能更换。
监测控制值、预警值:
根据规范要求,当验算模板及其支架的刚度时,其最大变形值不得超过下列容许值: a.对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 1/400; b.对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 1/250; c.支架的压缩变形或弹性挠度,为相应的结构计算跨度的 1/1000。若接近限值,则立刻向现场管理人员汇报,并要求暂停混凝土浇筑施工,对变形量大的部位进行钢管加固,加固完成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监测方法:
(1)监测点的布置:支架垂直度监测点的布设: 垂直度的监测利用架体立杆自身设置,一般设置在主次梁交界处以及大梁中部位置且为汇交梁受力较大的位置。
(2)支架垂直度监测: 首先水平安置经纬仪,使经纬仪十字丝对准立杆最左侧,将该位置利用竖向十字丝传递至地面并做调整经纬仪使十字丝对准立杆最右侧,按照上述方法在地面上做好标记,然后利用钢卷尺测量 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即为该立杆的垂直度偏差。
(3)支架沉降监测: 在视线开阔位置架设水准仪(待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方可移走水准仪),在十字丝中点做好基准点标记,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观测基准点沉降值λ经过换算即为架体的沉降位移。
(4)辅助监测方法 将高支模的标高控制线 H+1.000m 引测至高支模搭设区域周围竖向构件(框架柱、剪力墙) 上, 砼浇筑前先在梁跨中距支撑立杆一定距离(约 200mm)处设置一个线坠,从梁底一直吊到立杆基础上部,吊锤尖离基础面的高度控制在20mm 以内,并记录好线坠与立杆及地面之间的相对距离,在线 坠附近用红蓝笔做好十字标记, 在砼浇筑过程中派专人跟踪监测线坠与地面及立杆的相对距离的变化情 况,每次监测均分别读出 10 组数据,并记录求其平均值,与原始数据比较求出差值,即可得出架体的 水平位移及竖向变形。
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1)当次完成的测量内容,及时对数据进行处理,正常情况下第二个工作日提交上一工作日的观 测结果(监测简报)。 观测结果异常时,立即口头向甲方单位汇报,随后提交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加盖公章,做好交接手续。监测简报提交业主共四份。
(2)全部监测工作完成后,提交监测工作报告,一式六份。
交底人签字:
日 期:
接受人(全员)签字: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森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