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三字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三字经全文曰春夏曰秋冬什么意思)

导语:《三字经》新说(三十一)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三字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三字经全文曰春夏曰秋冬什么意思)

另外,古人将天干与十二地支结合组成记年。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天干所包含的含义分别如下。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的含义如下。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

卯是茂,指万物之茂盛。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远。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叶密布。

未是味,万物皆有滋味之意。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中国古人历来以天为主、地为从。十天干又叫十母,对应的十二地支则别称十二子。汉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桡是黄帝时代的大臣,这里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数。干与支按顺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为第六十对,正好干、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开始,这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其中,每个天干出现六次,每个地支出现五次。见下表。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晕啊不会插入表格,也不会插图,请大家教我。先谢谢啦)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丑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这是天干与地支的组合。除此处,古人又将地支与自然中十二生肖进行组合记年。排列顺序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肖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的含义据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为:

“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犯属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月出之时,月本坎体,中含金鸡之精,故本属鸡。亥时,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

除此之外,古人又将十二地支与十二个月配合用以记月。一月叫寅月,又叫虎月;二月叫卯月,又叫兔月;三月叫辰月,龙月;四月叫已月,又叫蛇月;五月叫午月,又叫马月;六月叫末月,又叫羊月;七月叫申月,又叫猴月;八月叫酉月,又叫鸡月;十月叫亥月,又叫猪月;十一月叫子月,又叫鼠月;十二月叫丑月,又叫牛月。

在月的划分后,又具体到一日二十四时的制定。古人记时,一般是按照天色把一昼夜分成若干时段,把日出前后叫旦早朝晨,日落之时叫夕暮昏晚,所以古人常常把旦暮,朝夕,晨昏,昏旦并举,表示一天一夜。汉武帝太初历法改革以后,一昼夜正式定为十二个时段,叫做十二时辰,并取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因为没有计时器,所以用日出,日落,吃饭,睡觉,鸡鸣等给时段命名。古人一般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只食两餐--食时指早饭,晡时指晚饭。《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其中的“鸡鸣”、“昧旦”指的就是“鸡鸣”“平旦”两个时辰。《孔雀东南飞》中“淹淹黄昏后,寂寂人定时。”黄昏人定指的就是太阳落山以后的两个时辰。这种记时法在我国有些农村还使用。有了更漏以后,把夜间又分为一更、二更、三更……古人还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每一地支代表一个时辰(两个小时),每个时辰又分为初、正两个时段。分别如下。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此时太阳正当顶,气温是一天中最高的时候;(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根据动物的特点其含义如下:

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

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据说也是牛开始耕田的时刻。

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

五时到七时,为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人间的兔子也开始出来觅食。

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

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

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

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

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

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

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

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这是古人将天干与地支,地支与生肖配合组成的记年记月和记时。这些记时方法从制定之日起中华民族就一直沿用至今并相信会一直运用下去且不会中断(五)。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姿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