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油鱼禁止食用吗(油鱼的危害)

导语:被多国禁食的油鱼有多可怕?吃后不会中毒,但肛门要流油三天

如果有一种食物被人们说成“不能吃”,那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种食物有毒。而有一种食物就比较“独特”,它不能吃的原因并非因为有毒,而在于其奇葩又让人吃了后感到极其尴尬的副作用。这种食物就是油鱼,已被多国禁售禁食,它到底有多可怕?

“油鱼”是个俗称,其学名叫“棘鳞蛇鲭”,隶属于带鲭科鱼类,又有“白玉豚”之称。油鱼主要栖息于世界各地的温带及热带海洋之中,体长较短,约为20余厘米,头背是弧形,体上部为青黑色或黑色,各鳍微黑,腹面灰白色,背鳍无硬刺,下咽齿3行,眼小,须2对,以上是油鱼的基本形态特征。

跟众多鱼类一样,油鱼也可食用,并且油鱼肉细嫩鲜美,另外还具有止血、补气之效。尽管如此,油鱼可不能随便去吃,毕竟只有吃过的人才懂得那种肛门不断流油的体验。至于吃油鱼后屁股“流油”的原因,缘于其体内的一种酯类——蜡酯。

在油鱼的全部重量当中,蜡酯占了40%以上,这是它区别于其他鱼类的一个最大的特点。蜡酯是一种由长链的高级脂肪酸和高级脂肪醇所形成的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油鱼体内含有大量的蜡酯,有利于提供足够大的浮力,这是油鱼在水里的生存之道。

另外,蜡酯还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是制造高级润滑剂和高级润肤油的原料,可用于机械、航空、化工及日用化妆品等领域。为此,在别的国家油鱼主要被用作工业用途,人们将油鱼体内丰富的油脂提取出来,用以制作润滑剂,从而获取利益。油鱼之所以被称为“油鱼”,就是这么来的。

而人们不敢吃油鱼,对油鱼肉嗤之以鼻的原因,也在于它体内的蜡酯。由于蜡酯的溶点高达1000℃,吃下肚后,人体根本就没办法将其分解吸收,吃进去的时候什么样,拉出来也什么样。因此,人们不会主动吃油鱼,但避免不了误食的情况,相信不少人都对“橙黄色的油不断从肛门流出”的感觉难以忘怀。

甚至有的人吃了油鱼之后,肛门接连漏油三天,每天都要换裤子,而且一天要换好几条,在家里还好,要是在人多的时候漏油,那种尴尬的感觉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除了误食,也有部分人去尝试挑战吃油鱼,想试试自己的肠胃有多厉害,但结果无一不以失败告终。

需要注意的是,油鱼之所以不能吃,并不是因为它有毒,只是人体的肠道受蜡酯的刺激后会出现肚泄和肠胃痉挛的现象,排出橙黄色油脂,不过屁股漏油的感觉不会比中毒好受。因为这一点,油鱼在“食物界”已经声名狼藉了,并被很多国家列入黑名单,禁售禁食。

比如,美国反对进口和洲际交易油鱼;日本列油鱼为“有毒鱼”,禁止入口;意大利也禁止入口油鱼;而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则建议不食用油鱼;中国香港建议所有入口商将棘鳞蛇鲭的俗名定为“蜡油鱼”,不能使用其他俗名,以免混淆;而中国内地,并没有下达禁止或限制食用油鱼的规定。

那如果不小心误食了油鱼,应该怎么办?其实也不必过于担忧。食用油鱼之后的排油性腹泻现象只是一次性的,这次过去了以后就不会了,进食后最快半小时就会“流油”,但大多数情况两天内就会痊愈。此外,也有少数幸运儿,并不会对油鱼体内的蜡酯有如此强烈的敏感性。

即便如此,也没人愿意体验那种短暂的漏油之感,所以最好还是不要误食了油鱼。不少人会误食油鱼,主要是因为它跟鳕鱼长得很像,普通人难以分辨,再说了它还是被加工成鱼片、鱼段售卖的,消费者就更加没法区分了。前面提到中国大陆并没有明令禁止售卖油鱼,有的商贩就钻了这个空子,将廉价的油鱼冒充昂贵的鳕鱼售卖。

但倘若你是关于鱼类方面的专业人士,还是可以将油鱼跟鳕鱼区别开来的。下面这些基本的鉴定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用手摸——虽然冰冻时不好区分,但解冻之后,鳕鱼摸起来很柔滑,像有一层黏液膜一样的手感;而油鱼摸起来就会比较粗糙。

2.看鳞片——为了体现鳕鱼的“高贵”特点,卖场不会将其鳞片剥去,可通过观察鳞片鉴定真鳕鱼。鳕鱼的鳞片比较小,且有小小的银色圆点,摸上去如针刺一般,十分锋利;而鳕鱼鳞片的这些特征,油鱼鳞片是不具备的。

3.看颜色——首先是看皮的颜色,鳕鱼的鱼段皮是白色或灰白色的,颜色较淡;油鱼的皮则是灰黑色的,并有像网格一样的形状,颜色较深。其次是看肉的颜色,鳕鱼的肉比较洁白;而油鱼的肉仔细看后会发现呈黄色。

4.看横切面——鳕鱼的横切面比较大,肉上面没有特别粗特别明显的红线;油鱼的横切面比较小,肉中间会有一条淡红或淡黄色的线条。

值得一提的是,学会鉴定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得提高相关行业从事人员对油鱼的认识,以及相关管控措施的制定实行,对油鱼冒充鳕鱼的现象来个釜底抽薪,彻底杜绝。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