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跑步时哪些器官参与活动(跑步时人体哪些部位参与)

导语:跑步必须了解的器官 — 心脏

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织构成并具有瓣膜结构的空腔器官,是血液循环的动力装置,是实现泵血功能的肌肉器官。在生命过程中,心脏不断做收缩和舒张的交替活动,舒张时容纳静脉血返回心脏,收缩时把血液泵入动脉。通过这种节律性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瓣膜的节律性开启和关闭,推动血液沿单一方向循环流动。

长跑运动中,需要给肌肉供应充足的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 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而这样高效的物质输送都是靠加快血液循环来实现的。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最主要动力,对耐力跑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心脏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心脏位于纵隔腔内,中间有肌肉墙把它隔成左右两边,左上是左心房,左下是左心室,右上是右心室。

来自身体各组织的缺氧血液,通过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再流到 右心室,当心脏收缩时经肺动脉泵至肺部;由肺部流出的含氧的血液,由肺静脉运送到左心房,再流到左心室,当心脏收缩时由主动脉送至全身。其中,左心室壁的肌肉比右心室厚三倍,收缩力也比右心室强。

这个过程中,瓣膜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每一心室和大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这些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启闭。当血液有倒流的趋势时,瓣膜就会关闭,阻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沿单一方向循环流动。

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是心脏收缩泵血的动力来源。心肌细胞与骨骼肌的结构基本相似,但生理特性上还是有细微的区别。

心肌的最明显特征是自律性,也叫自动节律性,指心肌在不受外来刺激,不受外界神经控制的情况下也能自动、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所以心脏的收缩是肌源性的,而不是神经源性的。这个自律性起源于特殊传导结构内的自律细胞,尤其是窦房结中的自律细胞最多。所以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成为窦性心律。

此外,心肌还具有传导性(产生局部电流)、兴奋性等特征,也是心电图检查的科学依据。

虽然心脏是泵血器官,但是它自身的血液供应却有单独的血管系统。冠状动脉就是为心肌供血的动脉。由于冠状动脉口径细小,容易因血栓、高胆固醇等因素发生堵塞。当冠状动脉堵塞时,心肌就容易发生缺血、坏死,即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硬化、病变,就产生了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之一冠心病。近年来路跑赛场上时常发生的猝死事件,基本是潜在冠状动脉病变或其它因素(过度疲劳、电解质失衡)引起的心肌受损、停止收缩。

心率

心脏每收缩或舒张一次,成为一个心动周期。(当心率过分增快时,心动周期显著缩短,心脏收缩或舒张的幅度不足,从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心率是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正常人安静时在60-100次每分钟。

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心率变化很大,熟睡、休息时心率慢;体力活动、情绪紧张时心率快。心率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同年龄、性别、生理状况和运动水平,心率情况都不同。训练良好的耐力运动员,安静时心率较慢,优秀长跑运动员静息心率可低至每分钟50次以下。

每个人的心率增加也有一定限度,这个限度叫做最大心率。

心率是了解循环系统机能最简单易行的指标,也是长跑运动中最常检测的指标,作为反映运动强度与生理负荷的指标之一,并用于自我监督和医务监督。早晨的静息心率(晨脉)也是监测过度训练的重要指标。

心脏的泵血过程

心脏的每一次收缩,都会泵血一次。每一次心脏收缩的泵血量,又叫每搏输出量。安静状态下普通人为70ml左右。

心输出量-一分钟内心室收缩所排出的血容量,它是单次泵血量与心率的乘积,普通成年人为5L左右。

一般来说,心肌收缩力越强,每搏输出量越大。耐力项目运动员虽然心率较低,但是心肌发达,每搏输出量大,从而保证正常的心输出量。

剧烈运动时,心率可达180-200次每分钟,每搏输出量增加到150ml左右,每分钟的输出量可达25-30L.心输出量随机体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为心力贮备。

心理贮备反映心脏泵血功能对代谢需要的适应能力,也反映机体的适应水平。耐力跑运动员经过长期训练后,心理贮备明显高于其他人,最大心输出量可达安静时的5-6倍。主要是因为心肌经过锻炼后较发达,收缩能力增强,增加了每搏输出量;同时由于静息心率减缓,故运动中心率的贮备增长空间也增大。

今天对心脏的介绍,主要是让大家对这个“跑者最关注的器官”有个更清晰、更权威的了解,后续我们会针对跑步对心脏的影响包括窦性心动徐缓、运动性心脏增大进行进一步的介绍,欢迎继续关注。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