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本净的意思(本净禅师)

导语:本净在虚静,何来染与浊?

本净的意思(本净禅师)

若我们将《坐忘论·得道》放在大化流行——下学上达的整体视域里来看,则《坐忘论·得道》处在下学上达这一导向的圆成阶段,与道合真既是起点也是终点。

有宇宙的生化才有生命的形成,有生命的形成才有修道得道的过程。大道的本性与特点决定了所化生的万物的性质与特征,在逻辑和时间的双重意义上,我们需要先来理解大道的本性和特点,虽然这样的“以指指月”的理解是需要“度海而舍舟楫”的方便。

我们先来看一般人的生命形态形成过程。

万物的生成、演化和复归,都离不开道气,“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气始于太初,而道在太极之先,则气本于道也。”“气本于道”又“虚而待物”,是连接道与物的中介,是万类演化的凭借。

在大道演化的过程里,“道判而为隂阳,散而为五行,别而为五味。五味之所以异,以五行之不等故也......气行有多少,强弱果不均。同出异名色,各自生意因。”“气行”的禀赋不同,对各自的结果的影响也殊异,虽然同出自道气,但差异的各种事物,各有自性的生长发育原因。

“通天下一气尔”,在大道的运化过程里,“吹万不同,而使之自己。声虽异,同出于风,形虽异,同出于道。从是异性行,而有受形身。含养隂阳道,随所倚为亲。”万类各得自性,各成己形。化生之道并不是只有一类,一切人与非人,性质有刚柔缓急的不同,所以形体有羽毛鳞介的差异。禀赋偏阳的,以天为本、以“上”为亲,与阴相邻的,以地为本、以“下”为亲。虽然有“类聚羣分”的殊别情况,“飞走动植”的差异形状,自有情之物到无情之物,自有形之物到无形之物,都是殊途同归百虑一致的。

万类都出自虚无,通过感应、激荡而生成精神,“道则虚无也,道生一,一者天下之至精,一生二,二者神之所应也,天地氤氲,万物资精神以生。而精神生于道,犹之金石有声,不考不鸣”,生化万物的精神生于道的过程,一如金石乐器和所发的声音一样,当“发手动弦”之后则宫商角征羽五音彰显了。

阴阳运化的道理也如此,“道判而为隂阳,隂阳气之大者也,万物负隂抱阳,皆道之所布也。”万物负阴而抱阳都是大道所布化。人也是在这样的过程里得以生长化成的,“气为生者地,聚合凝稍坚。气来入身谓之生,人之生,气之聚也,其始则气化而凝,既久则形立而坚,隂阳之运,其理则然。”气作为生物的基地,聚合凝结逐渐坚固充实。气来入身,称之为生,人的生成,为气的聚集,在这过程里,开始则为气化而凝结,久而久之则形体建立而结实。

身口意作为基础,道为元首,处在虚静的本来清净的自然状态,但一如“乐出虚”而为五音那样,本来状态因“动摇”而与物相连。“身口意为本,道出上首元。本净在虚静,故曰道自然。五音所动摇,遂与乐色连。”在这样的物化状态里,“散阳以为明,布气成六根。从是有生死,道遂散布分。去本而就末,散朴以浇淳。”在具备“明”和“六根”的形态性质之后,人的“六凿相攘,莫之能止”,离道越来越远,沉溺在人伪造作里,“散朴为器”,淳厚而不能复原,后世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导致“五色令人目盲,五声令人耳聋”,与物辗转迁徙,而不能自我解脱尘劳烦恼,“与物相刃相靡”,流转在生死的境域里。有这样的遭遇是因众生沉溺在非自然的本真状态里。

而真常之道则超越古今,能令众生入于超越生死的境界。事物有各种生灭,成为非常的状态,这是大道的变化,“道变示非常,欲使归其真”,大道变化示现各种“非常”,是为了使众生回归其本真状态。

综上所述,“通天下一气尔,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能知守之则无不治矣”,众生与天地都分有这“一气”而安治,若能守住自己的根本,则如云本《坐忘论·序》所言:“天地分判,三才定位,人处天地之中,五气合身,故能长且久”,能使五气与自身相合,达成长生久视。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