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湿土阳明燥金是什么意思(阳明燥土太阴湿土怎么理解)
导语:《四圣心源.六气解》:太阴湿土,明阳燥金,少阴君火,少阳相火
《四圣心源.六气解.太阴湿土》
湿者,太阴土气之所化也。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太阴以湿土主令,辛金从土而化湿;阳明以燥金主令,戊土从金而化燥。己土之湿为本气,戊土之燥为子气,故胃家之燥不敌脾家之湿,病则土燥者少,而土湿者多也。
太阴主升,己土升则癸水与乙木皆升。土之所以升者,脾阳之发生也。阳虚则土湿而不升,己土不升,则水木陷矣。火金在上,水木在下,火金降于戊土,水木升于己土。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其原总由于湿盛也。
《子华子》:阴阳交,则生湿。湿者,水火之中气。上湿则化火而为热,下湿则化水而为寒。然上亦有湿寒,下亦有湿热。湿旺气郁,津液不行,火盛者,熏蒸而生热痰,火衰者,泛滥而生寒饮,此湿寒之在上者。湿旺水郁,膀胱不利,火衰者,流溢而为白淫,火盛者,梗涩而为赤浊,此湿热之在下者。
便黄者,土色之下传,便赤者,木气之下陷。缘相火在水,一线阳根,温升而化乙木,木中温气,生火之母,升则上达而化火,陷则下郁而生热。木气不达,侵逼土位,以其郁热传于己土,己土受之,于是浸淫于膀胱。五行之性,病则传其所胜,其势然也。
阴易盛而阳易衰,故湿气恒长而燥气恒消。阴盛则病,阳绝则死,理之至浅,未尝难知。后世庸愚,补阴助湿,泻火伐阳,病家无不夭枉于滋润,此古今之大祸也。
要点(1) 土为四维之中气: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其原总由于湿盛也。
请参考《四圣心源.六气解.六气偏见》章节的相同标题的要点解说。
要点(2) 土湿为病者众,土燥为病者,唯伤寒阳明承气证外不多见。
请参考《四圣心源.六气解.六气偏见》章节的相同标题的要点解说。黄师在很多地方都会反反复复叮咛我们这几个基本原则。黄师是在反复告诫我们:阴盛则病,阳绝则死,理之至浅,未尝难知;后世庸愚,补阴助湿,泻火伐阳,病家无不夭枉于滋润,此古今之大祸也。
要点(3) 湿热在上为热痰、在下则小便梗涩而为赤浊;湿寒在上为寒饮、在下则小便流溢而为白淫。
这里描述了土湿之后的寒热表现。《子华子》:阴阳交,则生湿。湿者,水火之中气。上湿则化火而为热,下湿则化水而为寒。然上亦有湿寒,下亦有湿热。湿旺气郁,津液不行,火盛者,熏蒸而生热痰,火衰者,泛滥而生寒饮,此湿寒之在上者。湿旺水郁,膀胱不利,火衰者,流溢而为白淫,火盛者,梗涩而为赤浊,此湿热之在下者。
《四圣心源.六气解.阳明燥金》
燥者,阳明金气之所化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人为大肠。阳明以燥金主令,胃土从令而化燥;太阴以湿土主令,肺金从令而化湿。胃土之燥,子气而非本气,子气不敌本气之旺,故阴盛之家,胃土恒湿;肺金之湿,母气而非本气,母气不敌本气之旺,故阳盛之家,肺金恒燥。
太阴性湿,阳明性燥,燥湿调停,在乎中气。中气旺,则辛金化气于湿土而肺不伤燥,戊土化气于燥金而胃不伤湿。中气衰,则阴阳不交而燥湿偏见。湿胜其燥,则饮少而食减,溺涩而便滑;燥胜其湿,则疾饥而善渴,水利而便坚。
阴易进而阳易退,湿胜者常多,燥胜者常少。辛金化湿者,十之八九,戊土化燥者,百不二三。阳明虽燥,病则太阴每胜而阳明每负,土燥而水亏者,伤寒阳明承气证外,绝无而仅有。是以仲景垂法,以少阴负趺阳者为顺。缘火胜则土燥,水胜则土湿,燥则克水,湿则反为水侮。水负则生,土负则死,故少阴宜负,而趺阳宜胜。以土能胜水,则中气不败,未有中气不败而人死者。
燥为寒热之中气,上燥则化火而为热,下燥则化水而为寒。反胃噎膈之家,便若羊矢,其胃则湿而肠则燥。
湿为阴邪,阴性亲下,故根起于脾土而标见于膝踝;燥为阳邪,阳性亲上,故根起于大肠而标见于肘腕。所谓阴邪居下,阳邪居上,一定之位也。
然上之燥,亦因于下之湿。中风之家,血枯筋缩,其膝踝是湿,而肘腕未尝非燥。使己土不湿,则木荣血畅,骨弱筋柔,风自何来!医家识燥湿之消长,则仲景堂奥可阶而升矣。
要点(1) 土湿为病者众,土燥为病者,唯伤寒阳明承气证外不多见。
请参考《四圣心源.六气解.六气偏见》中相同要点的解说。这也是“仲景垂法,以少阴负趺阳者为顺”的原因。
要点(2) 燥湿调停,在于中气。
(1) 中气旺则不伤于燥也不伤于湿。太阴性湿,阳明性燥,燥湿调停,在乎中气。中气旺,则辛金化气于湿土而肺不伤燥,戊土化气于燥金而胃不伤湿。中气衰,则阴阳不交而燥湿偏见。
(2) 从饮食与二便可以分析燥湿偏见之象。湿胜其燥,则饮少而食减,溺涩而便滑;燥胜其湿,则疾饥而善渴,水利而便坚。
(3) 阴盛之家,胃土恒湿;阳盛之家,肺金恒燥。阳明以燥金主令,胃土从令而化燥;太阴以湿土主令,肺金从令而化湿。胃土之燥,子气而非本气,子气不敌本气之旺,故阴盛之家,胃土恒湿;肺金之湿,母气而非本气,母气不敌本气之旺,故阳盛之家,肺金恒燥。
(4) 上之燥,亦因于下之湿。湿为阴邪,阴性亲下,故根起于脾土而标见于膝踝;燥为阳邪,阳性亲上,故根起于大肠而标见于肘腕。所谓阴邪居下,阳邪居上,一定之位也。然上之燥,亦因于下之湿。中风之家,血枯筋缩,其膝踝是湿,而肘腕未尝非燥。使己土不湿,则木荣血畅,骨弱筋柔,风自何来!
《四圣心源.六气解.少阴君火》
热者,少阴君火之所化也。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少阴以君火主令,手少阴心,火也,足少阴肾,水也,水火异气,而以君火统之,缘火位于上而生于下。坎中之阳,火之根也。坎阳升则上交离位而化火,火升于水,是以癸水化气于丁火。水化而为火,则寒从热化,故少阴之气,水火并统,而独以君火名也。
君火虽降于手,而实升于足。阳盛则手少阴主令于上,而癸水亦成温泉;阴盛则足少阴司气于下,而丁火遂为寒灰。以丁火虽司气化,而制胜之权,终在癸水,所恃者,生土以镇之。但土虽克水,而百病之作,率由土湿,湿则不能克水而反被水侮。土能克水者,惟伤寒阳明承气一证,其余则寒水侮土者,十九不止。土溃则火败,故少阴一病,必寒水泛滥而火土俱负,其势然也。
至于上热者,此相火之逆也。火中有液,癸水之根,相火上逆,灾及宫城,心液消亡,是以热作。凡少阴病热,乃受累于相火,实非心家之过。而方其上热,必有下寒,以水火分离而不交也。见心家之热,当顾及肾家之寒。盖水火本交,彼此相交,则为一气,不交则离析分崩,逆为冰炭。究之火不胜水,则上热不敌下寒之剧,不问可知也。
血根于心而藏于肝,气根于肾而藏于肺。心火上热,则清心家之血;肾水下寒,则暖肾家之气。故补肝之血则宜温,补心之血则宜清,补肺之气则宜凉,补肾之气则宜暖,此定法也。
要点(1) 少阴一病,必寒水泛滥而火土俱负。
在《四圣心源.六气解.六气偏见》中,我们阐述了“土湿为病者众,土燥为病者,唯伤寒阳明承气证外不多见”的要点。火旺土燥,则能克水。土虽克水,而百病之作,率由土湿,湿则不能克水而反被水侮。土能克水者,惟伤寒阳明承气一证,其余则寒水侮土者,十九不止。土溃则火败,故少阴一病,必寒水泛滥而火土俱负,其势然也。
要点(2) 上热者,相火之逆也。方其上热,必有下寒,且上热不敌下寒之剧。
(1) 上热者,相火之逆也。相火以蛰藏到水中为顺。若相火可以顺利蛰藏,则无形的能量与信息将顺利蛰藏到水中,自然就没有上热。所谓上热者,相火不能顺利蛰藏,相火上逆,灾及君火所居手少阴心之所在,这就是所谓“火中有液,癸水之根,相火上逆,灾及宫城,心液消亡,是以热作”。
(2) 方其上热,必有下寒,且上热不敌下寒之剧。既然上热为相火不能顺利蛰藏到水中,水则必寒也。见心家之热,当顾及肾家之寒。盖水火本交,彼此相交,则为一气,不交则离析分崩,逆为冰炭。究之火不胜水,则上热不敌下寒之剧,不问可知也。
《四圣心源.六气解.少阳相火》
暑者,少阳相火之所化也。在天为暑,在地为火,在人为三焦。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缘火生于木,相火既旺,母气传子,而木令已衰也。
三焦之火,随太阳膀胱之经下行,以温水藏,出腘中,贯腨肠,而入外踝。君火升于足而降于手,相火升于手而降于足。少阳之火降,水得此火,而后通调,故三焦独主水道。《素问·灵兰秘典》: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盖水性闭蛰而火性疏泄,闭蛰则善藏,疏泄则善出。《灵枢·本输》:三焦者,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相火下蛰,水藏温暖而水府清利,则出不至于遗溺,藏不至于闭癃,而水道调矣。水之所以善藏者,三焦之火秘于肾藏也。此火一泄,陷于膀胱,实则下热而闭癃,虚则下寒而遗溺耳。
手之阳清,足之阳浊,清则升而浊则降。手少阳病则不升,足少阳病则不降。凡上热之证,皆甲木之不降,于三焦无关也。相火本自下行,其不下行而逆升者,由于戊土之不降。戊土与辛金,同主降敛,土降而金敛之,相火所以下潜也。戊土不降,辛金逆行,收气失政,故相火上炎。足少阳虽从三焦化火,而原属甲木,病则兼现其本气。相火逆行,则克庚金,甲木上侵,则贼戊土。手足阳明,其气本燥,木火双刑,则燥热郁发,故少阳之病,多传阳明。然少阳之气,阴方长而阳方消,其火虽盛,而亦易衰。阴消阳长则壮,阴长阳消则病。病于相火之衰者,十之八九,内伤惊悸之证,皆相火之衰也。病于相火之旺者,十之一二而已。伤寒少阳有之。
要点(3) 川渎之决,由于三焦。
要点(4) 凡上热之证,皆甲木之不降,于三焦无关也。
在《四圣心源.六气解.少阴君火》中阐述了“上热者,相火之逆也”。手少阳三焦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手少阳三焦经自手走头,其经气是往上走的;足少阳胆经自头走足,其经气是往下走的。而上热者,阳气居于上而不能下,属于阳气聚集,就跟堵车一样,要怪肯定是车流的下一段路,则为甲木。故黄师说:手之阳清,足之阳浊,清则升而浊则降;手少阳病则不升,足少阳病则不降;凡上热之证,皆甲木之不降,于三焦无关也。
要点(5) 少阳之病,多传阳明。
相火之不降,缘于肺胃之不降;戊土为胃,辛金为肺,两者同主降敛,土降而金敛之,相火所以下潜也。戊土(胃)不降,辛金(肺)逆行,收气失政,故相火上炎。相火上炎,火克金,则可庚金(手阳明大肠);甲木上逆,则贼戊土(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以燥金主令,足阳明胃以湿土从令,阳明燥金之气本燥,木火双刑,则燥热郁发,故少阳之病,多传阳明。我们仔细看《伤寒悬解.卷九 少阳经下篇.少阳坏病入阳明去路》一共八章,均为少阳之病,传于阳明也。
要点(6) 病于相火之衰者,十之八九;病于相火之旺者,十之一二,伤寒少阳有之。
少阳居半表半里之中,乃表里之枢机,阴阳之门户。少阳之相火,阴方长而阳方消,其火虽盛,而亦易衰。少阳之火,本自上而下行,其下行之初,则为阴方长而阳方消之时。阴既然开始长,阳既然开始消,若相火蛰藏在水里则不病,若相火没有蛰藏而消散,则火衰矣。故曰:阴消阳长则壮,阴长阳消则病;病于相火之衰者,十之八九,内伤惊悸之证,皆相火之衰也;病于相火之旺者,十之一二而已,伤寒少阳有之。
本文内容由小心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