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与自己和解这本书怎么样(与自己和解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这本书的作者花荣是一位蒙古族人,她有一双深邃明亮的眼睛,眼睛深处却能望见光亮。

花荣一直在探索生命,从一件又一件事中,一年又一年,她终于发现了规律,并释怀。

这种不断为自己生命喝彩、给自己“松绑”的过程,使她不断走向圆满,最终成为最初那个纯粹美好的自己。

而我也在品读的过程中感同身受: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物质文明的发展,我们拥有更多的物质产品,而恰恰相反的是我们的精神文明极度下降——焦虑、压抑、犯罪、吸毒......

不知从何时起,我变得堕落、心大、自私,我发现自己存在许多不曾有过的“病症”:

为别人、为父母而活,却从没有为自己活过

记得小时候的我是父母、朋友眼中的乖乖女,我从没有做过半点违背他们意愿的事情。

我妈说:“有衣服穿就行了,不用讲究好看。”而且每次买衣服都是我妈给我挑,她会问我这个那个衣服怎么样,但不管我看上或者不看上,最终都是按她的眼光买。

我妈的眼光很不好,甚至都落伍了,每次穿着她挑的衣服,我就很自卑。因为我的衣服风格和我的同学、朋友他们格格不入,我每次跟他们说话都觉得丢人。

但我妈不知道,她到现在还给我挑衣服,不过现在她的眼光稍好了些。

可是我受不了,我有自己的想法。

我想穿这种那种风格的衣服,我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每次我想做自己,他们就会指责我。

“这什么呀?花里胡哨的,在外面可不能这样。"

进入大学,我加入了学生会,为的是各种加分和证书,但我对学生会的工作毫无兴趣。

我会为了一点点的加分机会努力争取,虽然要做我一点也不想做的事情。

我会为了在老师面前积极表现说一些违心的话,我努力地让自己光鲜亮丽,我努力地活成“别人家的孩子”。

大一很快过去了,我无所收获,除了那几张黑纸白字的证书和奖状。

现在回过头看,我觉得自己可怜,什么意义也没有,白白的浪费时间,还荒废了学业。

我更觉得自己可恨,我恨自己只是为了获得那一点点夸赞和羡慕,我恨自己每天活在别人的眼光与评判标准里,却从没有为自己而活。

19年来,我都活在他们的标准里,我渐渐地习惯,我逆来顺受,骨子里那种直爽、坚韧已经没有了。

人云亦云,成为观点的傀儡

”马琪琪同学,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吗?”地理老师问我。

“嗯,我和xxx同学的看法一样,没有要补充的。”

“小组作业那么都有想法吗?我觉得做海报挺好的。”我室友问我。

“我也觉得海报可以,就海报吧。”

像上面这些对话我已经见怪不怪了,从小学到大学,我几乎都是这样。

我只是一味地附和别人的想法,我知道自己也有一些观点与想法,但我依然人云亦云,不敢表达,我怕自己的想法跟他人格格不入。

情绪管理为”零“

这里所说的”零“,不是我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我很会控制情绪,把好的不好的情绪都埋在心里,不知道他们会在哪个时间点集中爆发。

”琪琪,你这学期综测在咱班第四啊,厉害厉害!”同学向我投来羡慕与赞赏的目光。

“哦,嗯。”我平淡地回了两个字。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高冷,没礼貌,但我就是面对大喜大悲时心如平静,表面一点波澜也没有。

他们常常羡慕我处事不惊,心如止水,不像他们一惊一乍。

但谁也不会知道,我的所有情绪都憋在心里。

他们所看到的只是精心“伪装”出来的我,他们是永远不会看到我内心的波澜起伏,就像表面平静的大海,其实海底波涛汹涌,危机四伏。

遇到挫折我会一个人默默流泪,生气时我会回去摔自己的东西(有次还撕过自己的钱),高兴时我会躲在房间里一直自嗨......

其实这些情绪都是突如其来的,他们是我心里集中起来的,会在我受到刺激后突然爆发,有时候我自己根本无法控制。

直到现在,这种隐藏的、随时会爆发的情绪还存在我身上。

以上就是我存在的一些“病症”,看了《与自己和解》后,我也想跟作者一样得到“自愈”,回到最初那个随心的样子,以下就是作者的一些方法,希望对我、对你们有所启迪。

(1)认出自己是痛苦的制造者;(2)积极面对,明确方向;(3)心无挂念,自然放松;(4)与内在的自我对话。

好了,关于《与自己和解》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本满是作者亲身经历与干货的书。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美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