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描写羁旅生活的佳作体察细微展现出什么(羁旅的诗句两句)
导语:两首描写羁旅生活的佳作,体察细微,展现出尘世中奔波的辛苦
古诗词中经常会描绘各种景物,不过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心情愉悦时,作品中就会展现出阳光灿烂、姹紫嫣红的场景;心情郁闷时,笔端却又流淌出阴云密布、木叶枯萎的词句。
很多人都曾有外出的经历,一个人形单影只,孤寂难耐,立刻就会产生一种思乡的情愫,更时常觉得前路迷茫,无可奈何。思绪纷乱,就会辗转难眠,更可能梦到一些非常奇怪的场景。下面分享两首描写羁旅生活的佳作,体察细微,展现出尘世中奔波的辛苦。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北宋 晁端友
寒林残树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晁端友,字君成,山东巨野人,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的父亲。苏轼、黄庭坚与他有过一段交往,也非常佩服他的才学。这首诗创作于羁旅途中,表达了作者对仕途艰辛的感慨。
诗人曾被委派为新城县令,他从京城出发,日夜兼程、披星戴月,希望早日到达目的地。前两句从黄昏写到夜黑,景物描写又由窗外转到屋内。郊野清冷、枯叶凋落,夕阳西沉、夜幕降临,乌鸦也着急地寻找着栖息之地,诗人的急迫心情也不言自喻。
桌案上的油灯忽明忽暗、闪烁不定,诗人的心情也像油灯那样,时而焦虑、时而放松。“寒林、残日”,以及“乍有无”的油灯,都烘托出一种极其凄清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孤寂和郁闷的心境。
后两句描写作者辗转难眠的状态,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小雨,诗人心事重重,无法入梦,耳畔旁还不断地传来槽头疲马嚼吃草料的声音。愔愔,形容淅淅沥沥的阴雨。残刍,指剩余的草料。卧听,也传达出作者睡意浓浓,却又不得入眠的情景。
全诗以时间为线索,前两句中采用各种意象进行气氛烘托。后文则进一步通过小雨、啮刍的声音,反映出作者不寐的状态,从而间接地抒写出诗人流寓异乡的复杂心绪,以及对前途难料的担忧之情。
《六月十七日昼寝》
北宋 黄庭坚
红尘席帽乌靴里,想见沧洲白鸟双。
马龁枯箕喧午枕,梦成风雨浪翻江。
黄庭坚虽然才华过人,但是他的宦途也是沉浮不定,经常为了谋取一官半职而奔波劳苦。不过生活的艰辛、仕途的迷茫,也让他深刻体会到真实的人生,再也不会像年少时那样异想天开,说话办事也变得更加谨慎了。这首诗描写旅途中的一次经历,展现出梦境里的独特体验。
“红尘”二句,描写了作者梦中的情景,诗人说自己戴着席帽、穿着乌靴,在红尘中不停地奔波。虽然可以拿到一点俸禄,却没有自由、缺少快乐,心里还时常羡慕那些在江滨悠然翱翔的白鸟。
席帽,是古代的一种帽子,用藤席制作的骨架,四缘下垂,可以遮阳挡雨。沧洲,指水边河畔。白鸟,即白鹭,没有心机,诗歌中经常以其代表一种隐士的生活。诗人将自己与白鸟进行对比,委婉地表达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后两句非常绝妙,“马龁枯箕喧午枕,梦成风雨浪翻江。”客馆旁边的马儿不停地咀嚼着晒干的豆秸,那种声音搅扰着诗人无法入眠。才子虽然是在梦里,却好像站在江边,感受着漫天的风雨和翻江的巨浪。
晁端友有一个外孙叫叶梦得,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有一次偶然读到黄庭坚的这首诗,却不太懂“风雨浪翻江”的意思。叶梦得外出途中依然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他在客馆中休息时,听到旁边屋子里发出风浪打船的声音,他感到非常好奇,跑过去一看,原来是马在槽中喝水、吃食,他这才理解了黄山谷那首诗的意思。
与晁端友描写静中妙境有所不同,黄庭坚却体察细微,展现出一种虚幻场景,也描写了梦境中奇妙的感受。但其实这些朦胧的印象,正反映出诗人平日里奔波的辛苦。
本文内容由小森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