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鸡怕冬至什么意思(鸡到冬天怕冷吗)

导语:冬至数九始,民间老话“鸡怕冬至,山羊怕交九”是什么原因

还有两天就到了冬至节令了,冬至是传统四时八节之一,也是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因为冬至在旧时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类似于现今的元旦,过去称为小年或亚岁,民间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说法;所以民间对冬至比较看重,至今民间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民间之所以看重冬至这个节日,除了冬至是小年亚岁的说法之外,冬至还是数九寒天的起始时间。

冬至在旧时也称为交九或冬九九,交九是民间计算寒天相距春天时间的一种方法,从冬至开始算起,每九天为一个计算单位,满九天称为一九,以此类推,直到九九八十一天结束,也就是九九结束数九,出九时已是春暖寒消,春暖花开,春意盎然之时;由此可见,数九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尤以三九四九为甚;因为数九歌中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描述;在民间也有“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的说法。

由此说明,从交九开始,天寒地冻雨雪纷飞,寒冷的气候不仅让人将手插入怀中,借用身体的温度驱寒取暖;就连鸡鸭牛羊等畜禽对冰冻寒冷的气候也感到极为不适,有些交九极冷的年份也会发生猪狗畜禽被严寒冻死的现象;因此,民间也衍生出诸如“鸡怕冬至,山羊怕交九”的老话;那么,在数九歌中仅有“三九四九,冻死猪狗”的描述,为何鸡羊也怕冬至和交九?下面,我们就来借用两句老话说道说道这些问题。

鸡怕冬至

其实“鸡怕冬至”只是一句老话的中间部分,它的完整描述为“狗怕夏至,鸡怕冬至,鸭子怕七月十四”;我们先来解释一下狗为何怕夏至;我们都知道,夏至是一年中暑热的起始阶段,每到夏至之时,毒辣的阳光照得满地流火,燥热烦热让人感到难受,即使仅穿短衣短裤,手中摇个扇子,有时还汗流浃背,不免让人觉得暑热难耐;而狗是一种没有汗腺组织构造的动物,即使天气再热,狗也无法流汗,无法将体内的热量散发出来;所以,在同等气候条件下,狗比人感到更热;每到盛夏,我们会发现狗常常躲在树荫下或阴凉处,将舌头伸得老长,通过频繁呼吸驱除暑气;老话说:“夏至狗,没处走”;所以,每到夏季,狗比人更感到暑热难耐;而夏至是暑热的起始阶段,所以狗会害怕夏至的到来,因此有了“狗怕夏至”的说法。

那么,“鸭子怕七月十四”是什么意思呢?首先指出,这里的七月十四是指农历的七月十四;大家都知道,农历的七月十五是四大传统祭祀节日之一中元节;中元节这天,民间沿袭着数千年祭祀先祖祭拜先人的传统;而祭拜需要摆祭品,在旧时中元节摆供,除了摆上时令鲜果之外,鸭子也是中元节摆供的祭品之一;据民间解释,逝者与人间有一奈河相隔,后人摆上的中元节祭品,逝亲是拿不到的,只能通过浮游动物传递才能收到祭品;而鸭子就是浮游动物,可以将后人寄托的祭品传递到先人手中;所以,每到中元节之前,人们需要宰一只鸭子作为中元节的祭品;因此,鸭子到了七月十四就知道时日不多,故此怕七月十四;其实,这种说法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大家看了可以一笑而过。

而“鸡怕冬至”的原因竟然是来自一句老话,这句老话是“交九一只鸡,来年棒身体”;因为民间自古就有“逢冬必补,冬至进补”的传统;因冬至到来,数九天寒,飘雪纷飞,冰冻连天,人体需要消耗过多的精气神御寒;而冬至也是人体在一年中最为虚弱的两个时间段之一,过去有“冬至一日虚”的说法;所以,民间通过冬至进补的方式提升身体素质,聚生阳气,提高御寒能力,以便安度严寒;而肉食就是冬季进补的上佳食物,比如有些地方有“冬至一碗羊肉汤,不用郎中开药方”的说法;除了冬至进补食羊肉外,鸡肉也是冬季进补食物之一;在江南一带也有“进九吃鸡,入伏吃羊”的传统;所以,每到冬至之时,民间对鸡肉的需求量很大;而养鸡户也会在冬至前,将饲养的鸡拿到市场上售卖;鸡也知道冬至之时免不了成为人们的进补美食,故此有“鸡怕冬至”的说法。

山羊怕交九

老话“山羊怕交九”其实也有下半句,内容是“绵羊怕打春”;那么,为何“山羊怕交九,绵羊怕打春”呢?这得从羊的身体构造说起;因为羊是一种怕寒的动物,当遇到极寒气候的时候,如果不为羊做好保暖保温工作,羊或被严寒冻死;所以,在北方寒冷地区常见绵羊多,而南方多养殖山羊,这与两种羊的耐寒能力和御寒能力不同有关;绵羊浑身长有厚厚的毛发,这层毛发可以帮助绵羊抵御风雪严寒,民间也常借用羊皮御寒越冬;而山羊的毛发短而稀疏,不足以为山羊遮风挡雪,所以,山羊的御寒能力比绵羊差了很多。

另外,羊是一种食草类动物,以啃食鲜草汲取营养;而冬季严寒,草木枯萎,地面上很少再有适宜羊儿啃食的鲜草,只能投喂冬前储备的干饲;而羊儿对干饲常常表现胃口很差,在机械精饲没有出现之前,羊儿对枯燥无味的干饲采食量降低,羊儿自身储备的营养物质也在降低;特别是交九以后,山羊对汲取食物兴趣降低,也直接影响它的耐寒能力和御寒能力;而冬至交九之后,温度会进一步下降,冰封大地,大雪纷飞,寒冷程度进一步加深,更让山羊感到不适;如果不采取必要的保暖保温措施,山羊有可能被严寒冻死,所以山羊害怕冬至或数九寒天的到来。

而“绵羊怕打春”的原因是,打春也就是立春之时,气温会一天天的暖和起来;气温升高,绵羊裹在身上那一层厚厚的羊毛已经成为一种累赘;而且温度升高后,藏在羊毛或绵羊皮肤褶皱之间的病菌或寄生虫开始活跃起来,病菌虫卵会消耗和汲取绵羊身体内的营养物质,会致使绵羊日渐消瘦,并增加绵羊患病几率;所以,在打春之后,绵绵往往表现出食欲不佳无精打采或病恹恹的样子;如果立春之后,不为绵羊打理毛发,绵羊有可能因营养不良或滋生病患而死;所以有了“绵羊怕打春”的说法。

概述

其实民间还有一些关于动物怕特定节令时令的老话,比如“猪怕过年鱼怕入伏”,因为民间有杀年猪的习俗,每到年节,喂肥的猪免不了成为案板上的菜,所以猪怕过年;而鱼类喜欢含氧量高的水质,当伏期来临时,常常表现气压降低,会减少水中含氧量,会降低鱼儿汲氧量,会让鱼感到不适;所以鱼怕伏期;不难发现,这些动物所害怕的事物常常与节令时令有关,因为这些节令时令关乎它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老话“鸡怕冬至,山羊怕交九”并无玄虚之处,不足为怪!

本文内容由小洁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