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诗情品画意的诗句(品诗情悟诗意)
导语:悟诗情 品画意
——《祖先的摇篮》潆溪送教下乡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天真烂漫的儿童诗。课文站在儿童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
鉴于课文的背景,我想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如原始森林般自在活跃的课堂氛围。因此,我做出以下教学尝试:
1.为了整个课堂上能够更加有趣,我以“萤火虫”为整堂课的线索设计了读词语、说词语、分词语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分别以“找萤火虫”、“捉萤火虫”、“萤火虫,我想对你说”等给每个教学活动命名,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比如,我把词语的分类环节设计成给萤火虫分装到不同篮子中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达到了学习词语分类的目的,也能结合本课原始森林的背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本堂课我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而言,诗歌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对语言现象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逗松鼠”“逮蝈蝈”等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由图画想象画面,由图画读出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让他们在想象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从备课到最后的课堂呈现,我汲取了其他课堂上做得好的教学环节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我在这堂课中有收获,也有反思:
1在设计教学活动的同时,应该让教学活动为教学目标服务。
在本节课中,我过分强调“萤火虫”这样外显的教学形式,而忽略了指导学生提取信息时应该重视的词语形式——表示动作的词语和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使得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学生对于像“赏明月”“数星星”这一语言现象掌握不够。因此,在教学时我应该在注重教学活动的同时,更要注意让教学活动为教学目标服务,认真落实好教学重难点,分清教学的主次。
2教学时不能单独将语言文字剥离出来,而要结合文本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比如,“掏鹊蛋”一词,我仅仅通过动作体验让孩子们感受了“掏”字的含义,但是并未放进文本中,结合具体情境来理解词语。教授“采蘑菇”、“挖野菜”等词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在教学时我应该先通过动作表演、联系实际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后,再回归到文本中加以品味,这样才不会使得整个教学脱离文本,才不会显得空洞乏味。
3本课是一首儿童诗,朗读的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多样。
本堂课上,我只在体会猜测、疑问语气这一环节让学生少量朗读,但是朗读的形式不够多样,并且朗读的次数较少。诗与其他体裁的文本相比,更重视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对于《祖先的摇篮》这种低学段的儿童诗,更是如此。多种形式的朗读,既可以落实语言现象,也能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原始森林的情境,体会大自然无限的乐趣。因此,整堂课我应该将朗读贯穿教学始末,使用男女生交叉读,配乐朗读等使得朗读形式丰富,充分利用朗读调动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学也如一片原始森林,教师为这片森林中不断地增加更多有趣的景物,从而使得教学变得精彩纷呈。作为新教师的我还在这片森林中慢慢摸索,希望用自己的爱将它真正变成学生的“摇篮”。
文稿:南充市府荆小学 雷 苓
编辑:刘思宏
审核:郭林芳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