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真的被诸葛亮斩了吗(马谡被诸葛亮怎么了)
对于马谡,大部分朋友听到的结局都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因为马谡自大丢失了街亭,致使诸葛亮北伐失败,为严明法纪,诸葛亮悲痛着将马谡处死。
这是《三国演义》中马谡的结局,然而,在正史《三国志》中,对马谡提到了三个结局。
1.街亭战败后逃跑
《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中记载"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从向郎的视角看,说的是马谡逃走,向朗知情不报,结果被诸葛亮免职。
2.在狱中病故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则记载,"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
从马良的视角看,马谡战败后进了监狱,结果在狱中病故,诸葛亮非常伤心。
3.被诸葛亮处死
按诸葛亮的视角,则是跟三国演义完全一样了,为了严明军纪,诸葛亮杀了马谡。
从实际来看,马谡的死因并不明确。那么问题来了,罗贯中为什么要选择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呢?
从《三国演义》的视角看,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出,罗贯中是尊崇刘备与诸葛亮的。
鲁迅就曾说过:“与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
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罗贯中写作时选择了美化诸葛亮的情节。
在马谡的三个结局里,我们看到,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可以体现其大公无私,严明军纪,为了复汉大业而舍弃了自己私情。
这样的诸葛亮,我们读者看了怎么能不动容,怎么能不敬佩?
相反,马谡的其他两个结局,则对诸葛亮的美化效果不佳。
我们来看,第一个,马谡战败后跑了,这说明诸葛亮识人不明,败了就败了,结果还害怕逃跑,作为举荐之人的诸葛亮,脸上自然也无光。
第二个,马谡被下狱。
虽然都选择杀了马谡,但下狱比直接处死,效果差了很多。
我们回忆三国中的场景,大帐中阴云密布,众人都在劝诸葛亮饶马谡一命,结果为了严明军纪,诸葛亮忍住眼泪,痛苦的对自己好友下了砍头令。
这样的诸葛亮,我们看了自然大大的敬佩。
所以我想,为了美化诸葛亮,这是罗贯中为什么选择“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为结局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冰创作整理编辑!